[太阳]1933年的一天,杜月笙给梅兰芳打电话要4万大洋,梅兰芳为难地说:杜老板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28 00:12:43

[太阳]1933年的一天,杜月笙给梅兰芳打电话要4万大洋,梅兰芳为难地说:杜老板,你知道我没那么多钱!杜月生皮笑肉不笑地说:那我借给你?梅兰芳一听心想不妙,赶紧放下电话就开始变卖家产... (参考资料:2023-10-29 中国网三农——梅兰芳和孟小冬刚离婚,没想到突然接到杜月笙电话,张口就要4万块钱,梅兰芳说没钱,杜月笙笑笑:我可以借给你!) 1933年的上海,一通电话打给了京剧名伶梅兰芳。电话那头是杜月笙,开口就要四万块钱,梅兰芳支支吾吾说手头紧,杜月笙却笑了,慢悠悠地回了一句:“钱不够,我可以借给你。” 就这一句话,梅兰芳的脸瞬间没了血色,挂了电话,他二话不说就开始变卖房产家当,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究竟是流氓勒索,还是另有隐情? 要弄明白这四万块钱是怎么回事,得先看看杜月笙这个人,是怎么从一个穷小子,变成谁都惹不起的上海皇帝。 杜月笙的出身,和他后来的地位简直是天差地别,他生在上海边上的小村子,父母早亡,是个孤儿,穷到连件像样的过冬衣服都没有。 不过,也正是这种苦日子,把杜月笙磨炼得特别能吃苦,脑子也转得快,14岁那年,他一个人跑到上海滩,想闯出个名堂。 杜月笙最开始在水果摊当学徒,这活儿他上手很快,凭着机灵劲儿,没多久就把门道摸透了。有一次,他看见小贩要把一筐烂梨扔掉,就跑去要了过来。 别人都觉得他傻,谁知杜月笙把这些烂梨泡进水里处理一番,卖出去的价钱竟然比好梨还贵,这点子让他赚到了第一笔钱,也让他看清了上海滩的生存法则:得敢想敢做。 这份机智和狠劲,很快被当时的青帮大亨黄金荣看中了,杜月笙几次在要命的关头救了黄金荣,彻底赢得了他的信任。 有了黄金荣这个靠山,杜月笙的路好走多了,到24岁那年,他已经成了上海滩响当当的大人物,跟黄金荣平起平坐,他的名字,在上海滩分量十足。 可是,钱和权并不是杜月笙人生的全部,他心里还有一根软肋,而这根软肋,最终把梅兰芳也卷了进来,揭开了那四万块钱的真相,这个人,就是当时另一位京剧名角——孟小冬。 孟小冬被誉为“冬皇”,是京剧女老生的头块招牌,名气和地位一点不比梅兰芳差,而杜月笙,从孟小冬十五六岁登台起,就是她最忠实的戏迷。 无论孟小冬在哪儿唱戏,杜月笙指定到场,风雨无阻,这份长年的欣赏,为后来的事埋下了伏笔。 杜月笙这边是默默守护,孟小冬那边却和梅兰芳因戏生情,走到了一起,这本是梨园界的一段佳话,可惜内里却满是问题。 梅兰芳当时已经有了两位太太,孟小冬嫁过去,名不正言不顺,日子过得很委屈,处处受到梅家二太太的排挤,时间一长,梅兰芳对她也渐渐冷淡下来。 压垮这段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梅兰芳伯母的葬礼,孟小冬作为晚辈想去吊唁,却被二太太堵在门外,当众羞辱。 而梅兰芳,就站在一旁,眼睁睁看着,末了只劝孟小冬先回去,这句话,比冬天的寒风还刺骨,彻底伤透了孟小冬的心,她决意离婚,按照约定,梅兰芳需要支付她一笔分手费,谁知梅兰芳压根就没打算给这笔钱。 这消息不知怎么就传到了杜月笙耳朵里,他听闻自己仰慕多年的“冬皇”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勃然大怒,觉得梅兰芳这事办得太不地道,于是,他亲自拨通了那通电话,开门见山,就是要梅兰芳立刻支付四万块分手费。 梅兰芳当然想赖,可杜月笙那句“我可以借给你”,却像一把枪顶在了他的脑门上,这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一个赤裸裸的威胁,意思很明白:这笔钱你今天必须出,你要是拿不出来,我“借”给你,那你就欠我的了。 在三十年代的上海,欠谁的钱都好说,唯独欠杜月笙的,那可是要命的事,梅兰芳深知其中的利害,不敢有半点耽搁,只能赶紧变卖家产,凑齐了这笔钱,把事情了结。 孟小冬恢复单身后,杜月笙对她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干脆把她接到上海,这份真心实意,最终打动了孟小冬,她决定嫁给这个一直守护她的男人。 虽然那时杜月笙已经62岁,但他对孟小冬的爱护却丝毫未减,给了她安稳和体面,即使后来杜月笙病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想着孟小冬的将来,特地给她留下了两万美元,作为她后半生的保障。 回头再看,杜月笙这个人确实复杂。他是个凭着街头智慧和江湖手段爬上来的枭雄,也是个会为了心爱的女人一掷千金、冲冠一怒的性情中人,那四万块钱,既是他权力的展示,也是他情义的表达。

0 阅读:34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