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马伟明猜中了,百亿核航母变成烂尾工程,军方给出最后的期限,中国教授竟然预言了美国福特级航母的未来,美国耗资百亿建造的核动力航母,最后却成了“烂尾工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信源:观察者网——服役8年后 “福特”号航母依然毛病多多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海洋的探索,以及对庞然大物的痴迷,而超级航母,无疑是21世纪海上力量的象征。当各国将目光投向电磁弹射这项革命性技术时,中国船舶电力专家马伟明多年前就预言了这条路的崎岖。 这位专家直言有国家“技术先用了,但没搞明白”,将来指不定会出意外。这在当时听着像寻常的打嘴炮,谁知时至今日,太平洋两岸两艘巨舰的命运,竟精准印证了他的洞察。 故事的主角之一,是耗资巨大的“福特号”核动力航母。这艘堪称“美军光宗”的庞然大物前后花费超170亿美元。然而,天价投入换来的却不是海上霸主,而是一个浑身是病的“问题青年”。 核心的电磁弹射系统起初测试时,那是隔三差五就撂挑子;即便缝缝补补又如今,也才提高到当年“画饼”的一成。这套系统还有一个致命的设计缺陷:只要一部弹射器出问题,其余三部也得跟着停摆,连个备用方案都没有。 还有引以为傲的11台先进武器升降机,原本号称堪比黑科技,哪想到一上手故障连连,甲板上10架战机,能有3架顺利完成挂弹出击就得谢天谢地了。讽刺的是,这些东西的核心部件要的可是稀土,供应链从何而来不言而喻。 在舰机协同上,福特的“硬伤”更是暴露无遗。其搭载的F-35C舰载机,出海不到半年就锈迹斑斑,隐身涂层大片脱落。在高盐高湿环境下,含铁氧体的涂层氧化得快得惊人。同时,起落架的震动、燃油泄漏的问题那是一个接一个。 直到今天,这对搭档依旧不能有效适配,所谓的“王牌配王牌”成了一句空话。这样一艘航母,每天的维护费就高达1000万美元,全寿命周期成本预计2500亿美元,这笔钱足以把整个夏威夷群岛用金砖铺一遍。 而这艘船的尴尬现状,其实是美国本土产业链断裂的一个缩影。整个美国大地上就剩下一家船厂能造这玩意,厂里还全是老头老太,说一句无以为继也不为过。特种钢材的产能不到三十年前的三成,甚至要靠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苦苦支撑。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美国军工体系盘根错节的利益。即使埃隆·马斯克公开吐槽F-35是“垃圾设计”,也很快被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集团压得没了声音。为了掩盖窘境,美军甚至将一艘退役舰改成“闪电航母”充数,结果自然是连基础操作都宛如马戏。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的咱们却自己走出了一条新路。尤其在电磁弹射技术上,中国展现了“后发先至”的实力。马伟明院士团队研发的综合电力系统,其核心的中压直流技术,比美国福特级的中压交流技术领先一代。 福建舰的弹射系统只用15个月就完成调试,故障间隔稳定在8000次以上,而且三条弹射器独立运行,互不影响,可靠性远超美国同行。歼-15T与各型无人机在舰上起降自如,舰机协同毫无压力。 除了技术,“福建舰”的成本与供应链优势也十分明显。其造价仅为福特的三分之一,而供应链高度集中在长三角300公里范围内,展现出强大的本土制造能力和产业韧性。 曾经被视作学术论战的那句话,如今正逐一应验。这场航母比赛的结局,从出发点开始就早已注定。
[太阳]马伟明猜中了,百亿核航母变成烂尾工程,军方给出最后的期限,中国教授竟然预
冰枫看历史
2025-07-29 15:31: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