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战了,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 柬埔寨知道自己打不过,不仅丢掉了柏威夏寺和茄子山战略要地,还损失了一个陆军师长杜昂,如果没有人来斡旋,泰军真的有能力把柬埔寨从地图上抹去。 柬埔寨借国际调停止损,泰国以战略要地换体面收场,双方都在这场冲突中找到了“最不坏”的结局。 柬埔寨的“败相”早在冲突初期便显露无遗,7月26日泰军“斩首行动”中,陆军第7师师长杜昂·桑耐昂少将被155mm榴弹炮覆盖身亡,成为柬军阵亡的最高级别军官。 更致命的是,泰军F-16战机精准摧毁柬方两处指挥所,配合无人机24小时侦察,让柬军“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彻底失效,柏威夏寺周边4.6平方公里争议区、茄子山战略要地相继失守,柬军被迫退守奥多棉吉省腹地。 但柬埔寨的“聪明”在于及时踩下刹车,7月27日,洪玛奈首相致函联合国安理会,将冲突定性为“泰国侵略”,同时接受马来西亚主导的东盟调停。 这一招既转移了国内对“战败”的指责,又借国际压力迫使泰国停火,毕竟泰国若继续推进,将面临“侵略他国主权”的国际舆论风险。 泰国的“赢面”藏在细节里,冲突爆发前,泰国军方便通过“扎克拉彭计划”部署F-16战机,并在7月26日的空袭中摧毁柬军BM-21火箭炮阵地,彻底掌握制空权。 地面战中,泰军无人机引导炮兵精准打击,仅用三天便控制柏威夏寺周边争议区,完成对茄子山要地的合围。 但泰国同样需要“台阶”,代理总理普坦面临11月大选压力,若冲突持续,军方可能借机扩大权力,威胁文官政府地位,更关键的是,泰国经济已因边境封锁受损——4万平民撤离、边境贸易停滞,中小企业陷入困境。 7月28日停火协议签署后,泰国立刻宣布“为和平保留胜利果实”,既巩固了军方“保家卫国”的形象,又为文官政府留出政治空间。 这场冲突暴露了东盟的致命弱点:调停机制形同虚设,尽管东盟2023年明文禁止成员国在争议地区部署攻击型无人机,泰国仍公然派遣侦察无人机越境,柬埔寨虽抗议却无力反击。 马来西亚主导的调停,最终只能以“双方同意恢复联合边界委员会工作”这种模糊表述收场,连最基本的“撤军时间表”都未明确。 但东盟的“尴尬”恰是泰柬双方的“默契”,两国均不愿将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更不愿引入中美等域外大国,东盟的“软调解”,反而成了双方体面收场的最佳工具。 这场冲突最讽刺的,是历史遗留问题的“死循环”,柏威夏寺的归属,本质是殖民时代地图的“糊涂账”,1962年国际法院判决寺庙归柬,却未划定周边土地;2008年柬埔寨将其列为世界遗产,反而激化泰国民族主义情绪。 如今两国仍为“4.6平方公里”打得头破血流,却没人敢提“重新划界”,毕竟承认现状就等于承认历史错误,这在政治上是“自杀”。 说到底,战争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优解,泰柬若真想“体面”,不如学学中国处理边界争端的方式: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毕竟柏威夏寺下的稀土矿估值超6000亿美元,够两国吃一辈子,非要为“面子”打仗,最后只能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停战了,其实是意料之中的事! 柬埔寨知道自己打不过,不仅丢掉了柏威夏寺和茄子山
掘密探索
2025-07-29 15:44:51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