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指挥部要求红军城卫戍部队全力保护E50公路。这条公路连接红军城和第聂伯罗彼得

努力姐 2025-07-30 12:35:10

乌军指挥部要求红军城卫戍部队全力保护E50公路。这条公路连接红军城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德尼普罗市,是乌军目前在红军城最重要的补给线。一名呼号为“穆奇诺伊”的乌军军人称,对于俄军来说,E50公路是整个红军城-季米特洛夫地区的“钥匙”。也就是,俄军如果切断E50公路,那么红军城-季米特洛夫的乌军就彻底完犊子了。 目前,俄军正从红军城西南的科特林和东北的红利曼附近发动进攻,这至少可以确保对E50公路和T0515公路部分路段进行稳定的火力控制,因为从科特林以北的俄军阵地到E50公路最近点的距离只有4公里。俄军的迫击炮、身管火炮、火箭炮、TOS喷火系统、无人机、巡飞弹等都能对E50公路进行打击。 目前,红军城南部的乌军已经首次遭到俄军温压弹的打击,攻入城内的俄军部队则在不断扩张战果。 俄军战术谜题:围而不断的深层逻辑 尽管俄军装备FAB-3000航空炸弹及伊斯坎德尔导弹(可精确摧毁公路),却未彻底切断E50公路,反而投入重兵地面强攻。这源于“围三缺一”的心理战术:保留逃生通道可瓦解乌军死战意志,加速守军溃退。历史数据显示,马里乌波尔战役中开放人道走廊后,乌军投降率上升37%,俄军试图在红军城复制此模式以降低攻坚成本。 渗透作战改变战场规则 俄军3-4人编组的渗透小队已深入市中心火车站区域,通过无人机引导温压弹打击乌军据点。此类小队单日可引导20次以上精准轰炸,迫使乌军24小时内误击友军事件激增45%。渗透战术将城市割裂为“孤岛”,乌军指挥链陷入混乱,E50公路防御体系出现致命裂缝。 乌军补给线濒临崩溃的现实 红军城原有T0515、E50、M21三条补给通道,现仅剩E50部分路段可用。俄军无人机群已封锁公路周边5公里空域,乌军修路机械车损失率达72%,日均通行车辆从战初的300辆锐减至40辆。若俄军完全控制科特林高地(俯瞰E50公路),残余补给线将彻底瘫痪。 战略失衡下的政治连锁反应 泽连斯基紧急提议8月底举行俄乌元首会谈,但普京坚持“先停火再会晤”。红军城危局暴露乌军系统性缺陷:兵力短缺致第150旅战损75%,仅4套“爱国者”防空系统应对俄军539架无人机空袭。美欧援助迟滞(德国秘密采购未到位)使防御缺口持续扩大,乌方谈判筹码正随阵地一同瓦解。 观点: E50公路的存亡本质是心理战与实力的双重博弈。俄军“不断路”策略实为高效的心理摧残工具,而乌军困守孤城更凸显西方援助的不可靠性。真正的转折点不在公路控制权,而在基辅能否接受领土妥协换取生存空间——否则红军城的陷落仅是时间问题,且将成为顿巴斯防线的多米诺骨牌。

0 阅读:0
努力姐

努力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