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被掐脖子,就等于把国家命脉交到别人手上。”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眼下中美

森森视野 2025-07-30 20:14:10

“能源被掐脖子,就等于把国家命脉交到别人手上。”这句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眼下中美拉锯最痛的那根弦。2025年7月29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把对华301关税的清单产品再加征25%的税率延后90天执行。消息一出,华尔街交易员的第一反应不是“松一口气”,而是集体翻白眼——“又拖?那之前放的狠话算什么?” 真正让美方把刀收回鞘的,是7月25日海关总署的硬核数据:上半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同比下滑6.4%,自俄管道气占比却从去年的18%飙到28%,每天1.1亿立方米贴着西伯利亚力量管线往华东送;同期,美国LNG对华出口量直接腰斩,从每月40船掉到18船。数字冷冰冰,却写满了“谁的能源更稳”四个大字。 把镜头拉回2022年,那年俄乌冲突刚爆发,欧盟疯抢现货LNG,欧洲到岸价一度冲到每千立方米3800美元,美国页岩气老板连夜开香槟。中国没跟风,而是把长约锁死在280美元,转头跟俄罗斯签下每年480亿立方米、期限30年的东线增供合同。三年后回看,欧洲工业电价从90欧/兆瓦时跌到45欧,德国巴斯夫却已经把全球三分之一的新产能搬到湛江,因为“在中国用电只要德国三分之一的钱”。 美国想复制的,是19世纪麦金莱关税的老剧本:先把关税垒到40%,逼本土建厂,再用补贴喂大产能,最后反向倾销。可那套玩法的前提是蒸汽机时代,全球供应链还在用帆船跑。今天,中国一年的粗钢产量10.2亿吨,等于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加起来的总和;发电量9.45万亿千瓦时,比整个北美还多30%。纽约智库Rhodium Group算过一笔账:如果美国真想把iPhone转回本土做,仅电力缺口就要新建120座燃气电厂,可全美去年批出的新建燃气机组只有9座,环评官司能打十年。 更尴尬的是,美国自己把路堵死了。2025年6月,拜登政府否决了路易斯安那州Calcasieu Pass 2号LNG终端的扩建许可,环保组织举着“每多一船LNG就多烧掉一个佛罗里达”的标语堵在白宫门口。当年靠页岩气革命当上能源出口老大的美国,现在卡在自己人的环评报告里。 关税这面盾,挡不住产业这根矛。2001年中国入世前,汽车关税高达80%,全国轿车年产60万辆;入世后关税降到15%,去年产量冲到3016万辆,全球一半新能源车贴着中国产电池跑。道理很简单:14亿人的内需加上70亿人的外需,才能把一条产线跑到年产百万台的规模,才能把研发成本摊到每台车只赚2000块还能盈利。美国3.3亿人的市场,撑不起这个循环。 所以90天延期算什么?不过是特朗普在爱荷华州竞选集会上对农民的新承诺:“再给中国一点时间,多买点我们的大豆。”可中国粮油商7月28日刚在巴西桑托斯港签了1000万吨大豆长约,价格比美湾便宜40美元/吨。 能源自主这事,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2025年7月,新疆塔里木油田的深地塔科1井钻到1.1万米,日产原油500吨、天然气100万立方米;内蒙古库布其的光伏基地,670万块组件每天发1.2亿度电,够整个北京用电四小时。这些项目没一个是靠谈判谈出来的,是工程师在零下40度的戈壁和60度的沙漠里一厘米一厘米啃出来的。 官媒信息:新华社2025-07-29《美对华301关税再延期,中方回应“贸易战没有赢家”》、央视新闻2025-07-28《上半年我国能源自给率提升至86.2%》、人民日报2025-07-30《从塔科1井看深地探测的中国深度》 把命脉攥在自己手里,才有资格看别人的脸色,而不是被别人看脸色。延期90天?那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时间会证明谁在裸泳。留言区说说,你觉得下一张牌,美国还能打什么?

0 阅读:56
森森视野

森森视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