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态度强硬,特朗普摇头 7月28日,中美双方在经过约5个小时磋商后暂时结束了

努力姐 2025-07-30 20:34:41

中国态度强硬,特朗普摇头 7月28日,中美双方在经过约5个小时磋商后暂时结束了在瑞典的首次谈判,接下来将会进行新一轮谈判。 此次美国派出了财政部长贝森特以及贸易代表格里尔,虽然特朗普没有参加,但是他对外透露,中国的态度很强硬。 这意味着他感受到了中国压力,想要轻易谈妥不可能,更不用说参照日本、欧盟达成协议来逼迫中国妥协。 美国诉求:首先要求中国加大稀土供应,同时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采购,转而采购美国的,并且要增加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可能会要求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 但中国不会轻易妥协,一方面中国在上年GDP增速达到5.3%,经济增长势头无法阻挡,无论是农产品还是能源,都有其他国家稳定输入。 而且以中国为核心的区域自由贸易经济体正在形成,今年上半年和中东欧国家进出口贸易规模创新高,达到了5228.8亿元。 由于中国持续加大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资本投资,包括瑞士、日本、英国、德国都在加码中国,他们在中国建了很多企业,实现了互利共赢。 最后,中国有美国乃至全球都需要的重要战略资源,那便是稀土,仅仅这一条便可以轻松拿捏美国。 而美国在下半年必须实现3%的增长才能应对2026年的中期选举。 总结一下,这一次中美谈判,中国是占据主导权的,而美国则需要小心翼翼。 稀土博弈:中国的“精准调控”战略 中国对美稀土出口6月暴增660%至353吨,表面是“放松管制”,实则为“民用放行、军用卡死”的阳谋:特斯拉等车企获临时许可,但F-35战机必需的镝、铽等重稀土仍被严控。美国97%的重稀土依赖中国,五角大楼储备仅够维持数月,军工产业链面临瘫痪风险。 美国政治困局:经济增长的硬约束 特朗普需2025年GDP增长3%以应对中期选举,但上半年仅达1.8%。芬太尼关税(20%)、对俄油“二级关税”(100%)等议题遭中方强硬回击,若谈判破裂,美国通胀或反弹至5.2%,直接冲击选民生计。 中国韧性:多元布局破解美方施压 中方底气源于经济结构性优势:上半年对中东欧贸易5228.8亿元创纪录,欧盟43%稀土磁铁依赖中国;瑞士、德国等外资在华新增项目同比增37%,形成“以市场换技术”的反制网络。美方“能源替换”诉求(要求弃俄购美)遭冷遇——俄油占中国进口35%,成本比美油低28%。 谈判僵局:核心矛盾的不可调和性 美方要求“稀土换芯片”,但中方坚持全产业链解禁(含EUV光刻机);芬太尼关税被中方批为“政治甩锅”,而美方拒取消因国内毒品问题无解。特朗普虽称会谈“非常好”,实则仅争取到关税休战延期90天,未触及任何结构性协议。 观点: 中美博弈本质是发展权之争。中国以稀土为杠杆、以市场为筹码,将经济韧性转化为战略定力;美国则陷入“既要遏制中国,又离不开中国”的悖论。历史证明,任何以霸权逻辑驱动的谈判终将失败——唯有平等互惠,方能避免双输。特朗普若继续“摇头”而非反思,中期选举的倒计时就是最残酷的警钟。

0 阅读:0
努力姐

努力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