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55岁的刘亚楼因为操劳工作,英年早逝。离世前,他叮嘱小自己15岁的混

诺言卿史录呀 2025-07-31 10:18:37

1965年,55岁的刘亚楼因为操劳工作,英年早逝。离世前,他叮嘱小自己15岁的混血妻子务必改嫁!妻子后来怎样呢?   1965年5月7日,北京医院的特护病房里,刘亚楼躺在病床上,肝癌晚期带来的疼痛已经让他极度虚弱,这一年他55岁,正值壮年,却因多年来高强度的工作积劳成疾。   在生命即将终止的时候,他握着妻子的手,用微弱的声音叮嘱她:今后一定要改嫁,那一刻他不是一位将军,只是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丈夫,希望自己离开后,妻子还能过得幸福。   刘亚楼的妻子崔云英,比他小15岁,是一位中俄混血的女性,她的母亲安娜是苏联纺织厂的女工,父亲崔凤岐是早年去苏联做劳工的中国人,在苏联参加过革命。   1929年,一家人回到中国东北,不久九一八事变爆发,崔凤岐被日军捕获,酷刑折磨后去世,从那时起崔云英的生活便与动荡和牺牲紧紧相连。   崔云英18岁时选择加入革命队伍,1947年,在组织的介绍下,她与刘亚楼结婚,那时刘亚楼已经在部队中担任要职,婚后不久就返回部队,继续投入指挥战斗的任务中。   他们的婚姻从一开始便注定聚少离多,即便如此,两人之间的感情却始终稳定,崔云英从不抱怨,也从不提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他白手起家,从无到有地组建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作强度极大,他经常熬夜,出差不断,身体越来越差。   1964年从国外访问归来后,他的身体状况急剧下滑,开始频繁腹痛,体重骤减,他坚持工作,直到实在支撑不住才到医院检查,结果是肝癌晚期。   得知病情后,刘亚楼没有太多时间去思考自己的命运,他最放心不下的是家庭,他留给妻子的遗言有三个:一个是帮母亲安娜寻回在苏联的亲人,一个是把孩子们抚养成人,另一个是照顾福建老家的父亲,他还嘱托崔云英,如能遇到好人家,就再嫁一次。   刘亚楼去世后,崔云英没有再婚,她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这个决定,也没有向外界展示悲痛的情绪,她默默地履行丈夫留下的三个遗愿。   她靠着自己的努力,一边抚养孩子,一边工作,把三个孩子都培养成才,她是一名医生收入并不高,却坚持每月寄钱到福建老家,赡养公公,直到公公去世。   在空闲的日子里,崔云英会去八宝山的墓地,在丈夫的墓前坐上几个小时,她会讲述孩子的近况,自己生活中的琐事,有时会坐着发呆一整个上午,这个习惯维持了几十年,直到她年老体弱,实在走不动为止。   1989年,在多方努力下,崔云英终于帮助母亲安娜找到了苏联的亲属,并陪母亲赴莫斯科探亲,实现了刘亚楼的第一个遗愿。   多年后崔云英将丈夫生前留下的勋章、信件与资料一并整理,捐赠给军事博物馆,她没有留下任何关于自己身份的说明,也不曾以将军遗孀自居。   她的生活一直很简朴,穿着普通,不参与任何社会活动,她从不张扬,不诉苦,去世前她留下遗嘱,希望能和丈夫合葬。   她一生从未改嫁,也从未对他人提起过丈夫叮嘱改嫁的事,在她看来,人生最大的幸福,不是形式上的婚姻,而是心中有一个人,值得用一生去守护。   刘亚楼守住了国家的蓝天,而崔云英守住了家庭和承诺,一个人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一个在生活中默默奉献,他们之间的感情没有轰轰烈烈的言语,却有着最深沉的忠诚与担当,这段感情,跨越生死,也穿越了半个世纪的风雨。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诺言卿史录呀

诺言卿史录呀

一样得事件,不一样得角度去说,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