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底的一天,刚退居二线的原国防部长,开国上将张爱萍,约刚刚上任的总参谋长迟浩田,谈起了军队经商的事情。 张爱萍出生在1910年的四川达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帮家里干农活,父亲虽读过几年书,但家境一般。他1925年进达县中学读书,积极搞学生运动,当上学生会副主席,参与当地抗税活动。次年加入共青团,1928年转为党员,开始地下工作。抗日时期,他在新四军第三师当副师长,带队在淮南打游击,多次挫败日伪进攻。解放战争中,他指挥部队打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立下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当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创办海军学校,推动技术研究,还经常去船厂检查设备。1955年授上将军衔,后来任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委主任、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委员。他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参与两弹一星工程,还喜欢写诗词,创办神剑文学社,展现多才多艺的一面。 迟浩田1929年生在山东招远一个农民家,1935年上村小学和师范,课余帮家里务农。1944年参军,当胶东军区中队文书,1946年入党。解放战争时,任连指导员,参加胶东保卫战和济南战役。朝鲜战争中,当志愿军团政委,指挥东线作战,多次击退敌军。新中国后,他毕业于军学院合成系,任济南军区政委、总参谋长、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1988年授上将军衔,他注重部队训练改革,在军区推实战演习,亲自查看士兵装备操作。这两个人,一个是老资格革命家,一个是后起之秀,都在军旅生涯中积累丰富经验,为后来处理军队问题打下基础。 张爱萍和迟浩田的这次谈话,焦点是军队经商带来的隐患。张爱萍强调,部队不能再搞商业,不是简单补经费的事儿,而是会影响军队战斗力和本质。他拿宋朝为例,赵匡胤为解决军费,让士兵经商,短期缓解了困难,但导致军纪松散,武备废弛,最终金兵南下,徽宗钦宗被俘,对军人那是莫大耻辱。迟浩田在济南军区时,就发现经商分散官兵精力,影响训练纪律,如果不解决,部队就偏离了人民军队的本色。这次交流,让迟浩田触动很大,他知道总参负责全军备战,必须把这些问题摆上台面。 1985年军委允许军队生产经营,本意是自筹资金,但实际运行中出现腐败、走私等问题,军内不少人开始反思。张爱萍退休前就反对经商,认为这是政府失职,会像饮鸩止渴一样害了军队。迟浩田上任后,结合自己观察,推动限制措施。谈话虽私下进行,但反映出高层对军队改革的共识,避免部队商业化带来的风险,确保专注打仗。这事儿接地气地说,就是提醒大家,军队是保家卫国的,别让生意冲淡了主业。 谈话后,迟浩田在工作中反复呼吁,军委逐步行动。1993年,下发文件,对军以下作战部队经商设限,要求立即停止,企业归口管理。部队开始关闭商店工厂,转移设备到地方。迟浩田检查执行,督促官兵回归训练。1998年7月,军委决定军队和武警全面停经商,企业脱钩移交。到年底,大部分企业完成脱钩,军队重回练兵备战轨道。2019年,又停一切有偿服务,彻底结束这类活动。这些措施源于张爱萍的提醒和迟浩田的推动,避免了宋朝教训重演。张爱萍2003年7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生前还关注国防。迟浩田同年退休,继续关心军队建设,参加纪念活动。这个过程说明,军队改革需要高层智慧和坚持,接地气地说,就是一步步纠偏,让部队更纯洁更强。后续发展证明,这次谈话影响深远,推动军队现代化。
当年11万女军人,大尉年衔仅140余人1955年全军授衔工作中,全军有11万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