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日本鬼子”一词,到底动了谁的蛋糕,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网上有种争论,吵

语蓉聊武器 2025-07-31 11:16:14

禁用“日本鬼子”一词,到底动了谁的蛋糕,为何有如此大的争议? 网上有种争论,吵了有些日子了。 去年有个新闻,某地一个博主在视频里讲抗战故事,提到 “日本鬼子” 的暴行,结果评论区里有人跳出来说他用词过激,甚至有人去平台举报,理由是 “破坏友好氛围”。 这事儿让不少人纳闷,说个历史名词而已,怎么就成了破坏氛围? 要弄明白这个,得先说说 “日本鬼子” 这词是怎么来的。 早年间,清朝跟日本打甲午战争,打完谈判的时候,日本人想占便宜,还出了个上联刁难中方代表。 当时李鸿章对了个下联,里面用了 “魑魅魍魉” 四个字暗指对方,这大概是 “鬼子” 跟日本人扯上关系的开始。 到了抗战那十四年,情况就不一样了。 日军进了中国,烧房子、抢东西,南京城里死了多少老百姓,731 部队用活人做实验,这些事儿桩桩件件都是血债。 那会儿的中国人,恨透了这些侵略者,嘴里喊的 “日本鬼子”,每个字都带着咬牙切齿的恨。这词儿也就从那会儿起,成了对侵华日军的专属称呼,刻着民族的痛。 可现在,有人不乐意听了。 前两年,有年轻人穿着日军军服在南京的纪念馆附近拍照,被人骂了还不服气,说 “就是拍个照,至于上纲上线吗”。 还有些所谓的 “文化人”,在文章里说 “日本鬼子” 这词太粗俗,建议换成 “军国主义分子”,说这样才显得 “文明”。 他们大概忘了,当年那些 “军国主义分子”,在南京城里的所作所为,可没讲过什么文明。 更值得琢磨的是日本那边的动作。 他们的教科书里,“侵略中国” 改成了 “进入中国”,南京大屠杀的内容越来越少,甚至有政客说 “那是虚构的”。 政府官员每年都去靖国神社,那里供奉的不少是双手沾满中国人鲜血的战犯。 他们还通过动漫、游戏这些东西,慢慢输出自己的历史观,时间长了,有些看日本动漫长大的孩子,对 “九一八” 是什么日子都含糊了。 这两种人凑到一块儿,就有人开始对 “日本鬼子” 这词儿动手脚了。 其实,别的国家遇到这种事儿,态度比咱们明确多了。 以色列就不说了,谁要是敢为纳粹翻案,法律直接就找上门了。 韩国人对日本殖民时期的历史也盯得紧,前几年日本想把慰安妇的事儿从教科书里删掉,韩国民间直接就炸开了锅,游行抗议没断过。 这些国家都知道,对历史的态度松一分,对罪恶的纵容就多一分。 现在网上还有些更隐蔽的做法。 有人把抗日烈士的故事做成搞笑段子,把南京大屠杀的照片配上调侃的文字。 这种软刀子杀人,比直接不让说 “日本鬼子” 更坏,它一点点磨掉历史的棱角,让年轻人觉得那段日子不过是个模糊的故事。 可别忘了,日本一边往海里排核污水,一边派军舰在台海附近转悠,这些举动,跟当年他们扩张的心思,真能完全撇清吗? “日本鬼子” 这词,骂的不是现在普通的日本人,是那些曾经施暴、现在还想掩盖罪行的人,是那些盯着别人国土、贼心不死的势力。 不让说这个词,到底是怕刺痛了谁,又在维护谁的利益。 这争论估计还得持续一阵子,但不管怎么争,那段用鲜血写就的历史,不能就这么被争没了,更不能被改了模样。 可对于 “日本鬼子” 一词的使用,还是得理性看待,这词诞生于特殊历史语境,承载着民族伤痛,指向的是当年犯下滔天罪行的侵略者,不是现在普通日本民众,这一点得拎清。 有人反对用,觉得可能激化对立,但若因此完全禁用,相当于淡化历史记忆,对不住 3500 万死难者。 有人支持用,是想警醒后人,但要是扩大化用到所有日本人身上,就跑偏了。 关键是把握边界:既不能让历史符号被刻意消解,也不该让仇恨情绪泛化。 日本至今对战争罪责反思不足,我们更要守住历史底线,但同时也得区分过去的侵略者和现在的普通民众,这才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我们从来不歧视现在的日本人,我们铭记的,是当年的血和泪。 那么你们觉得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100

评论列表

木第族

木第族

8
2025-07-31 23:02

日本鬼子

用户92xxx72

用户92xxx72

6
2025-07-31 23:10

网上汉奸真的太多了

用户10xxx51

用户10xxx51

3
2025-07-31 23:04

说得好!永远日本都是鬼子!!!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