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制裁免疫论”背后:是嘴硬还是真本事? 7月30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在谈及西方制裁时亮出了态度,佩斯科夫称,俄罗斯已经养成了对制裁的免疫力,不会再被这些手段牵制。 嘴上说“免疫”,经济真能扛得住? 佩斯科夫的“制裁免疫论”听起来豪气干云,但现实数据却透露出另一番景象。俄央行刚在7月25日宣布降息200个基点至18%,表面看是通胀回落,实则暴露了经济增长的疲软——1-5月GDP增速仅1.5%,远低于去年同期的5%。汽车销量暴跌26%,车企甚至被迫实行四天工作制,这种“免疫”代价未免太大。 “抗制裁”的底牌:能源、卢布与东方伙伴 俄罗斯确实练就了一套“抗揍”本领。能源出口转向亚洲,卢布汇率靠强制结汇硬撑,甚至不惜动用黄金储备稳定金融。但问题是,这种“免疫力”更像是一种“带病生存”——通胀虽降至9.4%,却仍远高于4%的长期目标,老百姓钱包缩水的痛感可一点没少。 美国的“关税核弹” vs 俄罗斯的“钝感力” 特朗普的10天最后通牒像悬在头顶的刀——100%关税若落地,俄罗斯贸易伙伴都得遭殃。克宫嘴上轻描淡写“习惯了”,但梅德韦杰夫那句“每个新制裁都是走向战争的台阶”,却暴露了真正的焦虑。毕竟,俄央行自己都承认“外贸环境恶化是重大风险”。 真正的考验:制裁疲劳还是经济内伤? 西方制裁像钝刀子割肉,俄罗斯则学会了“疼痛管理”。但长期高利率压制消费、企业贷款违约率攀升,这种“带病运转”能撑多久?佩斯科夫的自信,究竟是战略定力,还是 Kremlin 的话术表演?答案或许藏在9月的下一次降息决定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太意外了!俄罗斯刚刚传来消息!7月30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