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上了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 那年深秋,骊山华清宫的温泉正冒着热气。唐玄宗原本是来散心的——刚失去宠妃武惠妃,后宫空得让人心慌。他的儿子寿王李瑁带着王妃杨玉环来请安,帘子掀开的瞬间,玄宗的目光就没移开过。那姑娘穿着石榴红的襦裙,抬手给婆婆行礼时,腕间银钏叮咚响,鬓边一朵刚摘的芙蓉花,比池边的秋菊还要艳。 没人知道玄宗那晚是怎么睡着的。太监说,他半夜披衣坐起来,对着月光喃喃自语,说像极了年轻时见过的一幅《洛神图》。可那是他的儿媳啊,满朝文武的眼睛都盯着,这层窗户纸谁敢捅破? 最先动心思的是高力士。这个伺候了玄宗四十多年的老太监,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早朝后凑到皇帝耳边:“听说寿王妃近来信佛,不如让她去道观里清静些日子?”玄宗手里的茶盏顿了顿,茶汤晃出半滴,落在明黄的龙袍上,像个没干透的泪痕。 杨玉环就这么成了“太真道士”。道观在皇宫西北角,离玄宗的寝殿不过三里地。起初只是“偶遇”,玄宗说去上香,她刚好在抄经;后来变成“论道”,两人能在观里从早坐到晚,宫女听见里面传出口琴声,是玄宗年轻时写的《霓裳羽衣曲》。 最荒唐的是转年春天。玄宗借着祭祀的名义,让杨玉环随驾去泰山。夜里宿在行宫,他竟让人把寿王李瑁也召来。酒过三巡,玄宗指着杨玉环说:“太真道长精通音律,你曾跟她学过琵琶,该敬一杯。”李瑁的脸白得像纸,端酒杯的手抖得厉害,酒洒在鞋面上都没察觉。杨玉环垂着眼帘,长长的睫毛在烛火下投出影子,像两把锁,锁着满肚子的话。 745年,道观的铜钟敲了整整一百零八下。杨玉环脱下道袍,换上了贵妃的凤冠霞帔。册封大典那天,长安城里的百姓挤在街边看,有人说这排场比当年立皇后还盛,也有人在茶肆里偷偷骂:“哪有公公抢儿媳的道理?”可玄宗不管这些,他给杨玉环建了沉香亭,把海南进贡的荔枝快马加鞭送过来,果皮上的露水还没干,就剥给她吃。 后宫的日子越来越不像话。杨贵妃的三个姐姐都被封了夫人,哥哥杨国忠从一个市井无赖,一路做到宰相。大臣们上奏说边境不稳,玄宗把奏折扔在一边,说:“有安禄山守着,怕什么?”安禄山也机灵,认了比自己小十六岁的杨贵妃当干娘,每次进宫都先给“娘”磕头,再给“干爹”请安,逗得玄宗哈哈大笑,把兵权一股脑地塞给他。 755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时,玄宗正和杨贵妃在华清宫赏雪。他捏着战报,手指掐进纸里,说:“这蛮子定是被人撺掇的,等朕派人去说和,他自会来认错。”可叛军的铁蹄跑得比信使还快,洛阳城破的消息传来那天,杨贵妃的琵琶弦断了三根。 逃亡路上,马嵬坡的风沙迷了眼。禁军将士把刀架在杨国忠脖子上,喊着“诛奸佞”,声音震得崖边的枯树落了层灰。玄宗躲在帐里,听见外面的喧哗,又看看梨花带雨的杨贵妃,突然想起初见时她鬓边的芙蓉花。高力士在帐外哭:“陛下,留着贵妃,将士们不答应啊!” 三尺白绫挂在梨树上,风一吹,像面褪色的旗子。杨贵妃死的时候,鬓边还别着玄宗送的金步摇。后来玄宗逃到成都,夜里总梦见她在道观里抄经,砚台里的墨汁冻成了冰。等他再回到长安,华清宫的温泉依旧冒热气,只是沉香亭的柱子上,爬满了蜘蛛网。 有人说这是红颜祸水,可真正把大唐拖入泥潭的,是那个52岁还贪恋美色的皇帝。他忘了年轻时怎么励精图治,忘了长安城墙上刻着的“民为邦本”,眼里只剩下霓裳羽衣和荔枝红。爱情从来不是错,错的是帝王拿江山当聘礼,最后连自己都赔了进去。 信息来源:《旧唐书·杨贵妃传》、《资治通鉴·唐纪》司马光 编著
公元737年,52岁的唐玄宗看上了20多岁的儿媳杨玉环。 那年深秋,骊山华清宫的
古往趣话社
2025-07-31 12:58:20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