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蒋介石密令“就地枪决范绍增”的电报刚锁进宣铁吾抽屉,十六铺码头

历史奇幻角 2025-07-31 13:51:14

1948年10月,蒋介石密令“就地枪决范绍增”的电报刚锁进宣铁吾抽屉,十六铺码头的货船就突然起火,子弹在雨夜里击穿了范绍增身后的船板! 船离岸了。冰冷的江水混着雨水拍打着船舷,身后上海滩的灯火在雨幕中迅速化为一片模糊的光晕。范绍增摸了摸身后被子弹洞穿的船板,凉意顺着指尖传遍全身。 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空气里满是硝烟和水汽的腥味。这场由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导演的抓捕大戏,枪声够响,场面够乱,却处处透着一股子心照不宣的默契。说白了,这是一场送他走的欢送会。 为什么非走不可?范绍增心里跟明镜似的。导火索就是不久前国大选举副总统那码子事。老蒋亲自召见他,话里话外要他这个国大代表联络川籍代表,投票支持孙科。 可范绍增这人,江湖袍哥出身,讲究个一言九鼎。他当面就顶了回去:“我们已经答应支持李宗仁先生了,不好失信。” 在蒋看来,这已经不是投谁票的问题,而是他范绍增不听话。这个外号范哈儿的川军将领,骨子里那股哈劲儿,是出了名的。 这哈不是真傻,而是一种认死理的耿直和天不怕地不怕的生猛。他自幼不爱读书,混迹袍哥会,从辛亥革命起就在枪林弹雨里摸爬滚打,后来投在杨森、刘湘麾下,凭着一股不要命的打法,硬是从小喽啰干到了师长。 他那套江湖规矩,有时候比军法看得还重。答应了李宗仁,就绝不反悔,哪怕对方是蒋委员长。 这股哈劲儿,在抗日战场上,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武器。抗战爆发后,蒋给他一个第八十八军的空头番号,没钱没粮。范绍增二话不说,变卖家产,自筹军饷,在四川拉起了一支万余人的队伍。 他对着士兵们吼:“过去打内战,是祸害老百姓。这回打日本鬼子,是打国仗,老子就是倾家荡产,也要跟你们一起把日本人赶出去!” 他做到了。1942年5月28日,浙赣会战,他亲率部队设伏,一举击毙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这是日本陆军创建以来,第一个在战场上被击毙的在职师团长,整个日本朝野为之震动。 第二天,他的部队再接再厉,又重伤了日军四十师团的少将旅团长河野。范哈儿的名头,一时间响彻全国。 可也正是这份战功和威望,让他成了眼中钉。一个不完全听命于自己,又在军中和民间享有巨大声望的将领,是独裁者最忌惮的。 抗战一胜利,范绍增就被明升暗降,夺了兵权。心灰意冷的他跑到上海,凭着早年与杜月笙等青帮大佬结下的交情,成立了个益社。 表面上是商会,暗地里却成了他掩护民主人士、接济地下党的联络站,悄悄把西药、纸张等紧缺物资运往解放区。 这桩桩件件,早就被军统特务记录在案,只差一个动手的借口。这次选举顶撞,正好给了新账旧账一起算的理由。 船行的很稳,范绍增的思绪也飘得更远。他在重庆修建的范庄,极尽奢华,曾为了让自己的几十房姨太太跻身上流社会,专门请老师教她们交际舞和西方礼仪,靠着夫人外交巴结了不少国民党高官。 何应钦、顾祝同等大员,整个抗战期间都住在他家。但他骨子里,又不是个贪恋权位富贵的人。 他的姨太太和青年校长有私,他一怒之下抓了人,可面对亲家和对方老母的苦苦哀求,他竟当众宣布收二人为干儿女,备上酒席,送上5000大洋的嫁妆,硬是把一桩丑闻办成了一段佳话,赢得满堂喝彩。这种事,也只有范哈儿干得出来。 船头的风吹醒了他。这次逃亡,杜月笙也曾派心腹传话,说可以安排他去香港的船。但范绍增拒绝了。他知道,去香港,不过是从一个牢笼换到另一个,寄人篱下。 而他选择的这条航线,通往的是一个全新的中国。他早已和地下党谈妥,此去便是投奔光明,彻底与那个腐朽的政权决裂。 1949年12月,在蒋的政权兵败如山倒之际,范绍增回到了他最熟悉的四川,在渠县通电起义,率领万余部众,将武器、粮仓、工厂完好无损地交给了前来接管的我军。刘伯承元帅听闻后,特意去电,赞赏他诚意归顺人民,部队可就地整。 信息来源: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四川省志 人物志 上.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MCN双量进阶计划#

0 阅读:45
历史奇幻角

历史奇幻角

奇趣角落,发现历史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