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一位103岁老妇,独自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完她的身体,内心一惊,赶紧让护士看住老妇,自己悄悄跑出去报了警。可没想到,老妇拿出一张泛黄的纸,医生看完后,羞愧地对她说:真对不起! 在湖南永州的一家医院,来了一位老奶奶。老人家103岁了,一个人来的,颤颤巍巍,说是胳膊疼,尤其是一到阴雨天,就跟针扎一样。 医生是个负责任的年轻人,寻思着得好好看看。就说:“阿婆,我帮您看看,您把袖子撸起来。” 老奶奶听了,有点犹豫,嘴里还念叨着:“一定要看吗?你可别吓着了。” 医生当时就笑了,心想我一天看多少病人,什么伤没见过。一边安慰着,一边就帮老奶奶把袖子卷了上去。可就这么一看,医生脸上的笑容瞬间就凝固了。 那是一条怎样的胳膊啊!上面坑坑洼洼,遍布着陈年旧伤。有几处明显的凹陷,边缘还带着烧灼的痕迹,那绝对不是普通的磕碰伤,而是子弹和弹片留下的痕迹! 警察同志来得很快,直接进了诊室。老奶奶一脸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警察说明来意,她才明白,是自己这一身的伤疤,引起了天大的误会。 老人没说话,只是从贴身的口袋里,颤颤巍巍地掏出了一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打开红布,是一本已经泛黄发脆的证件。她把证件递给了警察。 警察接过,打开一看,神情立刻变得肃穆。他把证件递给旁边的医生。医生探头一看,五个大字让他瞬间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军人优抚证”。 证件上清晰地写着:银金花,1912年生,河南漯河人,抗战老兵。 医生拿着那本薄薄却重如泰山的证件,对着老人深深鞠了一躬,满脸羞愧:“阿婆,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这一声道歉,道歉的不仅是一场误会,更是为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阳光下的人,对那段烽火岁月的不了解而道歉。 那一身的伤疤,不是罪证,而是我们民族最滚烫的勋章。 1938年,25岁的银金花还是河南漯河一个武术世家的女儿,家里开着武馆,家里人其乐融融。她从小跟着爷爷习武,身手不凡,本该是继承家业,安稳一生的。 然而日军的飞机来了。疯狂的轰炸过后,全家只活下了她一个。那种痛,是剜心刻骨的。她后来对人说,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报仇! 后来她看到征兵的告示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凭着一身武艺和强健的体魄,她顺利入伍。但那时,部队里的女兵大多负责后勤医护。银金花不干,她直接找到长官,要求去前线,跟男兵一样上阵杀敌。 1941年,长沙会战期间,为了阻击日军,银金花所在的部队在浏阳河畔与敌人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肉搏。她被七个日本兵围住,对方看她是个女人,就想抓活的。 她侧身躲过刺刀,顺势夺枪,一脚将一个鬼子踹下山坡,然后端着抢来的枪,用从小练就的武术功底和敌人周旋。她以一敌七,硬是拼杀了所有敌人。但也就在那时,日军的炮弹炸开,弹片击中了她的头部和手臂,她当场昏死过去,在医院抢救了三天才活过来。 抗战胜利后,银金花和同为老兵的丈夫周辉榜解甲归田,隐居在湖南的偏远山村里。她拒绝了所有的荣誉和优待,如果不是2015年那次看病,她的故事,可能就将永远湮没在乡野的尘土里。 2018年,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从那以后,对老兵的服务保障,从零散的、民间自发的行为,变成了系统性的、国家层面的战略。就在2024年,退役军人事务部还联合多个部门,启动了“情暖老兵·守望相助”的专项行动,用心用情去为老兵们排忧解难。 包括像“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这样的民间组织,十年如一日,持续为幸存的老兵提供生活补助。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努力不让任何一个像银金花奶奶这样的英雄,在晚年被遗忘。 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整个社会都在“进步”。我们正在努力地去“追寻”和“记住”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功勋。我们从银金花奶奶的“被误会”,走到了今天主动去寻找、去关爱、去记录的阶段。 这才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银金花奶奶的一生,是真正的传奇。她把最滚烫的青春献给了国家,却在和平年代选择寂寂无名。她身上的伤疤,是民族的记忆,而她淡泊名利、自食其力的精神,更是留给我们这些后辈最宝贵的财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记住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守护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向银金花奶奶,向所有为这个国家流过血、拼过命的英雄,致敬!
2015年,湖南一位103岁老妇,独自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完她的身体,内心一惊,
青史微言
2025-08-01 09:58: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