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16名考了600多分的孩子,填报厦门大学时,系统里没写“分校”,只写着“厦门大学”,但录上了才发现,要去马来西亚分校上学,无奈上不了,只能被迫集体复读。 “我考了627分,报的是‘厦门大学’,根本不知道会被录到马来西亚。”这个夏天,对于贵州省遵义市的一位应届高考生小陈来说,本该是圆梦大学的日子,却变成了痛苦与迷茫的开始。 和小陈一样,贵州省至少有16名高分考生,在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了“厦门大学”,志愿栏内并没有明确写出“马来西亚分校”的字样。 直到接到录取通知书,他们才如梦初醒——并不是去往福建本部,而是被录到了位于海外的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简称“厦大马校”)。 更令人痛心的是,这些考生大多来自农村或普通家庭,为了这个“名校梦”,拼尽全力。 如今却因对志愿系统的“误解”,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选择远赴马来西亚,一年高达10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让他们家庭望而却步;要么选择复读,承受再次冲刺高考的巨大压力与经济负担。 “我们都填的是‘厦门大学’,志愿系统上写得清清楚楚,根本没有‘马来西亚’四个字。” 家住黔西南的小林满脸愤懑地说,自己高考成绩是612分,在贵州省属于一本线以上近70分的高分段,原以为这个分数报“厦大”有希望,没想到却被分到了海外分校。 多位考生和家长向媒体反映,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中,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志愿代码与本部不同,但系统显示的学校名称只有“厦门大学”。 在“院校简介”或“专业备注”中才注明其为马来西亚分校。但这些信息在填报过程中并不明显,很多学生未加注意,误以为报的是福建本部。 “我们是农村孩子,不是很懂互联网,根本不会去点进专业备注看,更别说有些家里连电脑都没有,都是在手机上一点点填的。”家长刘先生气愤地说,“这叫信息公开透明吗?” 面对家长和考生的质疑,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回应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是国家认可的正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志愿代码和相关信息在系统中都有标注,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应当仔细阅读。” 考试院方面还表示,每年填报志愿前都举行了相关培训和咨询会,并在官网上发布填报指南。 强调考生需对所填志愿学校的性质、学制、地点、费用等情况自行核实,考试院并不承担志愿选择的解释责任。 但这种解释并未平息学生和家长的愤怒。 “你说系统里都有,但孩子才18岁,从来没有填过志愿,信息又写在不显眼的地方,结果就成了他们的责任?”一位考生母亲质问道,“那我们要招生考试院做什么?做个摆设吗?” 厦大招生办给出的回应是:“录取过程合规合章,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与本部统一招生,学生在志愿系统中填报的就是马来西亚校区的志愿。” 校方称,目前无法更改录取结果,学生可以选择前往马来西亚校区就读,也可以自愿选择放弃录取、参加下一年高考复读。 这番话,犹如“晴天霹雳”。 “我们以为圆梦‘厦大’了,谁知道是‘南洋一梦’。你让我们去马来西亚?学费4万,住宿生活费加起来要10万,我们家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万块!” 来自六盘水的考生家长连夜打电话给亲戚朋友借钱,但最终还是咬牙放弃,“真读不起。” 据统计,厦大马来西亚分校一年学费为约人民币4万元,加之生活费、住宿、签证、保险、机票等综合开销,每年总花费约10万元,四年下来接近40万元。 对于多数来自乡村或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这不仅是巨大的经济负担,更是“读不起的名校”。 截至目前,这16名被录取到厦大马来西亚分校的贵州考生中,已有12人明确选择复读,其余几人仍在纠结中。
厦门大学,全国人民都在看你!厦门大学这几天一下火了,不是因为这个985、211
【53评论】【44点赞】
逆水寒
到处都是坑
他山之石
造谣,报名🈶学校和专业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