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现在估计都得烦透了! 他烦的不是没跟陈佩斯提片酬,也不是烦豆瓣7.4、猫眼9.1的评分还被人挑刺,而是烦一句“戏台确实是个好电影”都能被当成阴阳怪气。上映第17天,《戏台》票房卡在2.83亿,排片从首日的11.6%掉到今天的4.2%,黄金时段的厅让给了两部点映就破亿的新片。片方没跑路,观众没离场,可热搜上挂的是“黄渤票房失灵”,仿佛他一个人的名字就该扛住所有不确定。 把时间拨回开机那天,青岛东方影都的棚里真搭了一座1:1的老戏台,木梁是从河北农村拆来的百年老料,连榫卯都原样保留。陈佩斯每天第一个到现场,拿着卷尺量台面到观众席的距离,他说“笑声要像子弹一样打在人脸上”,于是黄渤把原本20秒的包袱抻到42秒,多出来的那22秒里,他让角色先愣住、再眨眼、最后用袖口蹭汗,三个小动作试到第14遍才过。那场戏剪完粗剪版,全剧组鼓掌15秒,陈佩斯说“这比小品炸场还爽”,黄渤却蹲在监视器旁边嘀咕“别让观众笑完就忘”。 可观众真的没忘,只是进影院的人越来越少。猫眼想看画像里,35岁以上只占18%,而25岁以下占到47%;这批年轻人打开短视频,刷到的是“黄渤扮丑再出山”“陈佩斯时隔20年回大银幕”的15秒切片,评论区高赞是“好像看过又好像没看过”。电影最精妙的长镜头——戏台后台与前台同时暴走的调度,被剪成0.8倍的速看版,荒诞感变成了“这啥玩意儿”。宣发团队后来复盘,发现他们把最多的预算砸在了“致敬经典”的情怀海报上,却没人告诉观众:这其实是一部讲“权力如何异化艺术”的黑色喜剧,连台词里“戏比天大”四个字都是反讽。 更现实的是,今年端午档总票房才9.1亿,比去年同期少了3亿,整个六月大盘同比下跌27%。不是《戏台》不够好,是钱包在缩水。有影院经理晒出排片表,黄金时段给《戏台》一场,上座率48%,给重映的《阿凡达》一场,上座率72%,第二天排片表就换了。黄渤在路演时听到观众问“为什么不去短视频平台直播卖票”,他愣了两秒说“我怕直播会剧透戏台的秘密”,台下笑成一片,可笑声背后是没说出口的尴尬——他清楚现在的秘密不是剧情,是怎么让观众先走进影院。 但还是有好消息。中国电影报道7月31日发文《〈戏台〉:当喜剧开始刺痛现实》,提到影片在二级市场(复映、点播)的预购量已超院线同期均值;人民日报客户端8月1日推送《老戏台的新观众:〈戏台〉高校路演95后占比六成》,记录北大放映场结束后学生自发鼓掌3分钟;新华社7月30日深夜发博“黄渤:好作品需要时间发酵”,配图是他站在空戏台上挥手,评论区最高赞是“下周二请假去看,不为票房,为那句‘戏比天大’到底是真话还是笑话”。 所以别急着给《戏台》盖棺定论。它不是那种让你笑完就走的电影,它的好在于你走出影院才会突然意识到:刚才笑的那场戏,其实在骂谁。如果你最近刚好有空,不妨去影院坐坐,看看那座百年老木梁搭的台子,怎么把一整个时代的荒诞唱成了三分钟的段子。看完回来聊聊,你觉得黄渤那句“戏比天大”,到底是说给谁听的?
黄渤现在估计都得烦透了! 他烦的不是没跟陈佩斯提片酬,也不是烦豆瓣7.4、猫眼
森森视野
2025-08-01 11:14:34
0
阅读:55
骨小池
老戏台用了百年老料,陈佩斯还拿卷尺量,这用心程度堪比盖个故宫
用户10xxx53
黄渤演大嗓缺点颜值,还是演军阀好一点,民国军阀演成什么样都可以,当年啥样的都有。姜武呢演大嗓有点戏痴味,且有点武生气派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