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又火了!”货车高速突遭暴雨,司机仓促驶入收费站,一脸忐忑地问收费员能不能停在收费站盖雨布?不料,收费员不仅立马答应,随后的举动更是让司机眼眶湿润!网友:我们这边的收费站一辈子都学不会的,只认钱! 据7月26日报道,一个雨天高速公路上暴雨如注,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在风雨中艰难前行。车厢后方,篷布的一角被狂风掀开,雨水正大股灌进去。开了二十年长途的货车师傅,此刻手心全是冷汗。前面就是收费站,货物要是湿了,损失上万不说,更要命的是耽误交货。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也是一个不抱太大希望的请求:能不能在收费站停几分钟,把雨布盖好?这个要求,在有些地方可能会被当场拒绝,甚至还会被讥讽一顿,说不定还要收笔“占位费”。车子缓缓滑到收费窗口,陈师傅摇下车窗,声音都有些发颤:“姑娘,能不能让我靠边停几分钟盖一下?” 谁知收费员没有半点犹豫,一边通过对讲机呼叫同事,一边清晰地指引他:“师傅您往前开50米,那边有雨棚,快去!”一句话让货车师傅悬着的心放下了大半。可他把车刚停稳,更让他没想到的事发生了。两名工作人员已经抱着雪糕筒冲进了雨里,迅速在车后方设置好安全警示区。 三个人就这么一头扎进倾盆大雨里。他们熟练地展开防水布,顶着狂风,拉扯、覆盖、固定。陈师傅回忆说,那雨点打在脸上生疼,可他们没一个人缩一下脖子。原本一个人在风雨里起码要折腾十分钟的活儿,四个人合力,不到四分钟就干得利利索索。 临走时工作人员还递上一瓶热水,叮嘱道:“师傅,路上慢点开,前面隧道口还有阵雨。”这份细致,让常年奔波在外的陈师傅,眼眶一下子就红了。而整个过程中收费站早已为他开辟出一条“应急通道”,后方车辆通行顺畅,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这件事情被发到网上之后,评论区里一位老司机的感慨道出了许多长途司机都懂的心酸,他说:“在某些地方,停一分钟都可能要收占位费,浙江这操作,让我想把公司都迁过去!” 而另一位网友的总结则更为精辟:“有的地方把收费站当‘关卡’,浙江把它变成了‘驿站’。区别不在硬件,而在心里有没有把人当回事。” 这种温暖并非偶然,去年杭州一环线高速的收费员为抛锚司机煮过泡面;今年春节沪杭甬高速的服务区为滞留旅客开过临时厨房。这些看似“超纲”的服务,其实是浙江交通系统“暖心服务标准化”的一部分。从急救箱的配置,到应急服务的培训,每个收费站都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十分钟应急响应机制”。 这种机制背后是一种更深层的逻辑:不再纠结于“合不合规”的条条框框,而是把“人”放在了第一位。经济学者宋清辉对此的评价一针见血:“一个连货车盖雨布都能提供便利的地方,何愁留不住企业,吸引不了人才?” 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点。2024年浙江高速公路的货运量同比增长了12%,物流企业的满意度位居全国第一。这或许就是浙江能成为全国首个“营商环境最优省”的内在答案。陈师傅的货车早已驶离,但那个雨天,收费站几个人冒雨帮忙的场景,成了他手机里最珍贵的视频。 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快节奏社会里,人们对人情味的普遍渴望。一个社会真正的进步,或许不只在于规则多么严密,更在于身处其中的每个人,能否在需要帮助时,感受到一份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怀。当越来越多的“关卡”变成“驿站”,这样的故事也将汇聚成这个时代最温暖的光。 信源链接:
“浙江又火了!”货车高速突遭暴雨,司机仓促驶入收费站,一脸忐忑地问收费员能不能停
文人学社
2025-08-01 14:13:54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