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被解读成“好欺负”,结果反倒成了被步步紧逼的理由。现在好了红线说清楚:谁动手,谁挨揍。任何国家只要攻击中国大陆,无论从哪里发动攻击,都将遭到对等、本土反击。历史上没少见过“老实人被逼急了”,一旦还手,往往让挑衅者后悔莫及。 中国的核政策调整,本质上是对国际政治丛林法则的一次教科书式回应。过去咱们奉行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本意是展现大国担当,可架不住有些人把礼貌当软弱,把克制当可欺。 就说美国吧,一边在英国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一边对中国搞军事挑衅。2025 年 7 月,美国和日本在 “延伸威慑磋商” 中,竟然设想东亚发生危机时美军使用核武器的脚本。这不是明摆着把中国的克制当成了可乘之机吗? 中国的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政策,可不是软弱的表现。早在 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就向全世界庄严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这是中国对世界和平的承诺,也是大国担当的体现。 但近年来,国际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美国在英国部署战术核武器,北约不断东扩,美国还对华进行军事准备,如窃取军事机密、网络攻击等。这些行为都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调整核政策。中国明确红线:任何国家只要攻击中国大陆,无论从哪里发动攻击,都将遭到对等、本土反击。这是对国际政治丛林法则的一次有力回应,也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有力保障。 历史上没少见过 “老实人被逼急了”,一旦还手,往往让挑衅者后悔莫及。比如,2020 年的加勒万河谷事件,印度军队越线挑衅,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给印度军队以沉重打击。再比如,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 “联合国军”,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尊严。 中国的核政策调整,不是为了发动战争,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希望通过调整核政策,向国际社会表明,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任何国家都不要低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能力。 总之,中国的核政策调整,是对国际政治丛林法则的一次教科书式回应。中国的克制不是软弱,中国的退让不是无能。中国有足够的决心和能力,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尊严。任何国家都不要试图挑战中国的底线,否则,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被解读成“好欺负”,结果反倒成了被步步紧逼的理由。现
探修説
2025-08-01 16:22:5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