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报道,重庆一男子身体瘙痒,他去公立医院检查,需要三个工作日拿结果,于是他又到了私立医院检查。第二天拿到结果,发现有三个HPV呈阳性,他赶紧接受治疗,当天就花了1万8,后续还有十天的治疗,每天需要8000元。不过几天后,男子去公立医院拿检查单的时候,发现一切正常,全都是阴性。他认为,私立医院检查有误,已经投诉到卫健委;而私立医院的负责人认为男子诽谤,已经报警。 欧先生发现自己隐私部位长了些粗糙的小疙瘩,还伴随着瘙痒,这让他一下子慌了神。他在网上一查,越看越觉得像是传染性的“疣”,一时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简直寝食难安”。这份焦虑不光折磨自己,也让全家跟着提心吊胆。 7月2日,他急忙赶到一家公立三甲医院求诊,得到的答复却是检测结果需要等待三天。对身心俱疲的欧先生来说,这三天太过漫长。为了尽快买个心安,当天下午,他又找到了一家号称能快速出结果的私立医院。 这家私立医院的效率确实没得说。才隔了一天,医院就通知欧先生结果已出。诊室内,医生一脸严肃地摊开报告,上面用笔圈出的异常数据格外刺眼,显示他不仅HPV呈阳性,而且感染严重,有很高的癌变风险。 听到“癌变”两个字,欧先生吓得腿都软了。可就在他被恐惧吞噬时,医生话锋一转,安慰他说医院治好过很多类似病例,让他放宽心。 这种从绝望到希望的巨大反差,让惊魂未定的欧先生立刻将医生视作救命稻草。于是,在“癌变”的恐惧和“成功案例”的诱导下,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对方开出的昂贵治疗方案。 欧先生的恐惧,很快就转化成了医院流水单上一笔笔高昂的费用。7月3日,私立医院的报告将他打入“高危”行列。 谁知两天后的7月5日,公立三甲医院的报告却明确显示,欧先生身体健康,并未感染HPV。同一天取样,结果竟如此天差地别,欧先生瞬间醒悟:自己八成是被骗了。 原来,那家私立医院用的是“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其灵敏度只有70%左右,出现假阳性的概率不低。而公立三甲医院采用的,则是业内公认、灵敏度高达99%的“PCR基因分型技术”。 这家私立医院不仅在技术选择上涉嫌违反《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的规范,更没有向欧先生说明其检测方法存在误差风险,缺失了法定的告知义务。 按照医学常识,男性HPV感染大多没有症状,约八成感染者能靠自身免疫力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清除,根本用不着激光、注射这类高强度、高费用的激进治疗。私立医院在未经复查确认的情况下,直接上手治疗,两天就产生了1.9万元费用,还计划着后续每天再收8000元。 有趣的是,欧先生在治疗后确实感觉“瘙痒减弱了”。这种主观感受,将来或许恰恰会成为医院辩称“治疗有效”的挡箭牌,让这场纠纷变得更加棘手。 当欧先生手握公立医院的“健康判决书”,回去找私立医院讨说法时,私立医院拒不认账,反而一口咬定是公立三甲医院“取样不到位,结果有误”。 为了推卸责任,院方甚至使出了倒打一耙的伎俩,以欧先生的行为构成“诽谤”为由报了警,还扬言要起诉他,试图用法律大棒把维权者吓退。 从法律上看,诽谤罪需要“虚构事实”这个前提。欧先生的质疑,是建立在两份客观存在的、内容矛盾的检测报告之上,这是他作为消费者行使监督权的正当行为,哪里捏造?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此刻急需自证清白的,恰恰是那家私立医院。它必须证明自己的检测、诊断和治疗都符合规范,否则就要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法律早有明确规定,违反诊疗规范实施过度医疗,就构成侵权。一旦私立医院的过错被坐实,欧先生不仅有权要求全额退还1.9万元治疗费,还可以主张赔偿误工费、交通费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如果卫健部门查实该院存在伪造检测结果或过度医疗等严重违规,更可对其处以警告、罚款、停业整顿,乃至吊销执业许可证的严厉处罚,所以,以后还是去正规公立医院做检查,一定要等报告出来再进行治疗。 信源:大象新闻
7月13日报道,重庆一男子身体瘙痒,他去公立医院检查,需要三个工作日拿结果,于是
烟雨评社
2025-08-01 17:14:1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