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晚清神医自称梦到未来的新中国,没有租界和治外法权,到处高楼大厦,飞船

青史微言 2025-08-02 00:28:38

1910年,晚清神医自称梦到未来的新中国,没有租界和治外法权,到处高楼大厦,飞船送人上月球,实现了“社会主义”,鲁迅说他胡说八道…… 话说1910年,那会儿还是大清宣统二年,国运飘摇,人心惶惶。京城里有位姓张的神医,医术高明,但更出名的,是他那张能说会道的嘴。有一天,他跟人说,自己做了个离奇的梦,梦到了百年后的“新中国”。 北京的东交民巷、上海的租界,全都没了,洋人见了咱中国人,都得客客气气的,再没什么“治外法权”。街上跑的不是马车,是铁皮盒子,天上飞的不是风筝,是能载几百人的大铁鸟。更玄乎的是,到处都是高耸入云的“高楼大厦”,晚上亮如白昼。 据说这事儿传到了当时还在日本留学的周树人,也就是后来的鲁迅先生耳朵里。鲁迅听完,就四个字:“胡说八道”。 这反应,一点不奇怪。你站在1910年想想,那是什么世道? 《辛丑条约》的赔款压得整个国家喘不过气,北京的东交民巷是“国中之国”,外国驻兵横行霸道。上海的黄浦公园门口还可能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普通人活得像蝼蚁,吃了上顿没下顿,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别饿死,能有块地种。 在那种环境下,你跟一个拖着长辫子、饿着肚子的人说,一百年后,咱们能在月亮上散步。他不觉得你疯了,都算他有涵养。 鲁迅先生的反应,更是体现了一个清醒者的现实主义。他当时想的,是怎么叫醒那些在“铁屋子”里沉睡的人,是怎么疗救这个民族的精神。对于这种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美梦”,他本能地警惕。因为廉价的乐观,是那个时代最危险的麻醉剂。他要的是行动,是呐喊,不是虚无缥缈的梦境。 晚清时期北京街景 然而,时间快进115年,我们坐在这里,2025年的7月,再回头看这个“梦”,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先说那个最扎心的——租界和治外法权。 从1842年开始,一条条不平等条约,把我们的主权割得支离破碎。到1910年,全国有几十个租界和租借地。这在当时是无解的死局。但那位神医梦到了“没有”。 再说高楼大厦。 1910年的北京,最高的建筑大概就是紫禁城的角楼和白塔。老百姓住的都是低矮的平房。神医梦里的“高楼大厦”,估计他自己都想象不出具体多高。 然后,是最玄乎的那个——飞船送人上月球。 这个在1910年,比神话还神话。那时候,莱特兄弟的飞机才刚上天没几年,飞得歪歪扭扭。你说上月亮,那不是扯淡吗? 2024年6月,嫦娥六号带着月球背面的土,稳稳当当回家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世界的航天机构都盯着咱们。我们的“天宫”空间站,现在就在头顶上几百公里的地方飘着,时不时还有咱们自己的航天员上去“出差”个半年。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今年也说了,我们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这不是梦,这是写在日程表上的计划。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把五星红旗插上月球,咱们把祖先的浪漫幻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 中国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 最后,聊聊那个最核心,也最复杂的——“社会主义”。 1910年的时候,“社会主义”这个词,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估计听都没听过。少数知识分子可能从书上看到过,但具体是什么,谁也说不清。神医梦里的“人人有饭吃”,可能就是他对这个词最朴素的想象。 那么,一百多年后我们实现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 它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全球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让数亿人摆脱了绝对贫困。这个成就,放在人类历史上都是个奇迹。现在我们搞“乡村振兴”,就是为了让大家不但有饭吃,还要吃得好,生活得有尊严。 它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你看看新能源汽车就知道了。十年前,大家还觉得国外品牌遥不可及。今年上半年,咱们国产的新能源车,像比亚迪、蔚来这些,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超过了60%。国家下定决心要干成一件事,从政策、科研到市场,整个社会的力量都能拧成一股绳。这就是我们独特的制度优势,也是那位神医梦里那个“富强的新中国”能够实现的底层逻辑。 所以你看,百年前那个被当成“胡说八道”的梦,在2025年的今天,竟然大部分都成了现实,甚至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想象。 这背后,没有神仙皇帝,也没有什么救世主。靠的是什么? 是无数像鲁迅先生一样,虽然不信梦,但愿意为这个国家的未来,去呐喊、去奋斗、去牺牲的人。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咬着牙,勒紧裤腰带,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把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硬生生扛进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鲁迅先生当年说“胡说八道”,不是他不爱国,恰恰是他爱得太深沉,太清醒。他知道,救国不能靠做梦,要靠实干。而一百多年后的我们,恰恰是用最扎实的“实干”,把那个最疯狂的“梦”变成了现实。

0 阅读:0
青史微言

青史微言

以微小视角解读宏大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