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113师驻地门前与哨兵发生争执,突然高声喝道:"

自由的吹海风 2025-08-02 01:22:16

1970年,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113师驻地门前与哨兵发生争执,突然高声喝道:"叫你们师长立刻跑步来见我!"令人意外的是,师长闻讯赶来后竟喜出望外:"我就知道是这个倔老头!" 【消息源自:《开国少将贺健探亲记:1970年军营门口的"倔老头"》2023-09-15 军事历史月刊】 1970年初秋的保定火车站,一个穿着洗得发白中山装的老人拎着帆布包走出站台。他花白的寸头上还留着明显的军帽压痕,走路时左脚略微拖地的习惯暴露了战争年代留下的旧伤。贺健将军在站前广场站定,眯着眼看了看太阳方位,伸手拦住辆三轮车:"去113师驻地,脚程快些。" 蹬车的小伙子擦着汗偷瞄后座的老者——这年头舍得花钱坐三轮的要么是干部要么是华侨,可这位既没拎公文包也没穿呢子大衣,倒像是哪个公社的老会计。三轮车穿过尘土飞扬的土路,贺健的指节在膝盖上敲着《八路军进行曲》的节奏,忽然开口:"小伙子,当兵的见着爹妈不容易吧?" "可不嘛!"车夫来了精神,"俺哥在东北当兵三年,就去年探亲回来过一趟。"车轮碾过石子路的颠簸中,老人望着远处逐渐清晰的军营围墙,喉结动了动却没再接话。 军营门口的值班哨兵正在换岗,新上岗的小战士突然看见个老头径直往警戒线里闯。"站住!"哨兵横跨一步拦住去路,"请出示证件或探亲批条。"贺健愣了一下,下意识摸向空荡荡的衣兜——他当了几十年军官,还是头回被人拦在军营外。 "同志,我儿子在你们侦察连..." "没有证件不能进。"哨兵铁面无私地打断,"这是纪律。" 贺健的浓眉渐渐立了起来:"老子当年打鬼子的时候..." "现在请遵守规定!"哨兵的声音也提高了八度。 路过的几个新兵忍不住驻足围观,只见这个倔老头突然抻直腰板,中气十足地吼了句:"叫你们师长裴正飞跑步来见我!"这话像颗炸弹似的把围观人群炸散了——敢直呼师长大名还让"跑步来见"的,不是疯子就是真佛。 师长办公室的电话铃炸响时,裴正飞正在批改训练计划。听到"门口有个叫贺健的老头"时,钢笔尖啪地戳透了稿纸。"备车!"他抓起帽子就往外冲,当年淮海战役被围困七天七夜都没这么慌过。吉普车卷着烟尘冲到营门,裴正飞跳下车就看见那个熟悉的背影——虽然比记忆里佝偻了些,但那个双手叉腰的站姿,可不就是当年把他从枪毙名单上捞下来的老团长? "报告老首长!"裴正飞敬礼的手都在抖,"113师师长裴正飞向您报到!"哨兵的脸唰地白了。贺健转身打量这个曾经的愣头青班长,突然伸手弹了下他的肩章:"出息了啊裴大炮?带兵带得连老子都敢拦?" 师部会议室很快挤满了闻讯赶来的军官们。贺健捧着搪瓷缸子皱眉:"都凑什么热闹?该干嘛干嘛去!"等人散得差不多了,他才压低声音:"我家那小子...没给我丢人吧?"裴正飞憋着笑递过花名册:"侦察连标兵,就是性子随您,上次格斗训练把教官都撂趴下了。" 当贺健终于在训练场边见到儿子时,年轻人脸上的煤灰还没擦净。父子俩对视了三秒,贺健突然伸手拍掉儿子肩上的土:"黑成煤球了。"儿子咧嘴一笑:"爹,您白头发又多了。"旁边的裴正飞看得直摇头——这爷俩表达关心的方式都像在吵架。 日落时分,贺健执意不肯留宿。裴正飞追到吉普车边塞了条烟:"老团长,下回提前打个电话..."贺健把烟推回去:"少来这套!今天这事要传出去,我处分你!"车开出去老远,司机从后视镜看见老人一直回头望着军营方向,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左边空荡荡的袖扣——那里本该有颗将星,来之前被他特意摘下了。 回到北京的当晚,贺健在日记本上只写了一行字:"小子没孬种。"合上本子时,窗外的月光正照在墙上的老照片上——1948年淮海战役前,全团军官的合影里,年轻的裴正飞就站在他右手边。

0 阅读:350
自由的吹海风

自由的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