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惨了!俄海军的舰载机部队,已经忘记如何在航母起降了 俄罗斯海军最近的日子,有点尴尬。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还在船坞里半死不活,舰载机部队已经生疏到连在航母上起降的感觉都快忘了。 这不是段子,是俄媒自己说的。为了给“库兹涅佐夫”重返大洋造势,俄海军北方舰队去年开始尝试“重建舰载机部队”。但问题是——航母还没修好,连未来服役的时间都不确定,海军飞行员只能在陆地上模拟起降。久而久之,这支本就不大的舰载机力量,已经从“稀缺”变成了“名存实亡”。 8年大修,直接荒废了一代飞行员 俄罗斯舰载机飞行员本来就不多,航母停工8年,等于直接砍掉了一代经验。 俄海军在2017年统计过,当时全俄还剩26名有航母起降经验的飞行员,全是中老年人。之后几年,这批老飞行员陆续退役,留给新人的只有模拟器和陆基训练跑道。 俄罗斯有两个舰载机训练中心,一个在摩尔曼斯克的叶伊斯克,一个在克里米亚的“尼特卡”。这些设施能做模拟拦阻索、滑跃起飞,能练程序,但没办法给飞行员带来真实海况下的心理和技术磨合。 俄海军的两支舰载机航空兵团——第279团的苏-33和第100团的米格-29K——如今全靠地面模拟维持状态。飞行员们没见过航母甲板的风浪,不清楚拦阻索断裂时该如何反应,夜间着舰更是想都不敢想。航母还没修好,部队先“空心化”了。 2016年的高光时刻,成了唯一的谈资 俄海军舰载机部队上一次真正出海,是2016年“库兹涅佐夫”号远征地中海,支援叙利亚。那是这艘老航母一生的高光时刻,也是俄海军自苏联解体后唯一一次像样的航母作战行动。 当时,航母带着“彼得大帝”号核巡洋舰和大型反潜舰,从摩尔曼斯克出发,穿过英吉利海峡。俄飞行员在英国家门口起降苏-33和米格-29K,狠狠秀了一把存在感,让伦敦的海军参谋部心跳加速。 可惜风光没多久就露馅了。 航母锅炉一路冒黑烟,动力系统不稳,还得靠远洋拖轮陪跑。到了地中海,短短20天内先后摔了米格-29K和苏-33各一架,原因是拦阻索断裂、甲板条件恶劣。远征不到一个月,就灰溜溜提前回国,把本来想展示的威慑力全毁了。 从那次之后,航母就彻底进坞修理,一修八年。如今这艘老舰还没完全恢复,舰载机部队早已从战斗力下滑到靠回忆活着。 航母不在,舰载机部队就像无根之木 没有航母,舰载机部队就不可能保持实战状态。舰载机飞行员的技能极其脆弱,需要长期的起降循环训练来维持。哪怕有陆基模拟跑道,也无法替代真实的风浪、舰体运动和心理压力。 俄海军自己也明白这点。去年起,他们尝试通过小规模海上试飞来保持最低限度的经验,但由于航母迟迟不出坞,飞行员们真正的“舰感”已经丢失。更麻烦的是,航母舰载机不仅是飞行技术,还涉及保障团队、甲板调度、拦阻索维护、舰载雷达协同等一整套体系。8年断档,等于全链条都生锈了。 而俄罗斯经济状况又难以支撑大规模重建航母力量。原本有人提议干脆把“库兹涅佐夫”拉到中国或印度维修,可能几年内就能恢复,但俄罗斯坚持自己修,结果拖到今天,舰还没回来,飞行员已经半废。 现实比段子更扎心 对俄罗斯来说,航母象征大国身份,但维持航母战力是烧钱的长期工程。 如今俄海军的航母编队还停留在“看得到、用不起”的尴尬阶段。飞行员靠地面模拟苟活,舰载机没有实战能力,航母修期一再拖延,连海军自己都传出过“干脆放弃”的声音。 回头看,2016年的地中海远征,可能真是俄海军航母历史的绝唱。再不彻底翻身,下一次航母亮相可能只是阅兵用的背景板。 参考资料: 《俄海军舰载机部队陷入困境,航母久修难出坞》塔斯社 《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或影响俄海军远洋作战能力》俄罗斯消息报
太惨了!俄海军的舰载机部队,已经忘记如何在航母起降了 俄罗斯海军最近的日子,有点
国际聚焦镜
2025-08-02 10:17:0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