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他在弥留之际提了个奇怪的要求,他说

寂影随风舞袖如 2025-08-02 12:09:44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刘恒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他在弥留之际提了个奇怪的要求,他说:“我节俭了一辈子,死后也不想成为百姓的拖累。 他说这节俭一辈子,那可真就是一辈子,历史上也是少有能像他这样的,许多皇帝那都是生前要什么有什么,死后也要风风光光的。 光是那陵寝可能都比许多大臣的府邸气派,在这其中,汉文帝刘恒可以说是一个另类了。 他能节俭到什么地步呢,在他还是代王的刘恒,正在边关啃着硬馍馍看奏报,完全没有什么王侯的样子,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突然长安来的使扑通跪下:"您...您当皇帝了!"不过就算是当了皇帝,刘恒的性格也还是那样,节俭惯了。 就算是登基大典,给人的感觉也是糊弄过去就完事了,按规矩新皇可是要穿新龙袍的,可刘恒死活不肯。 他的理由是这样的:"我那件旧的补补还能穿。"这把礼官给急的啊,登基大典这么重要的事,怎么能这么说乱来:"陛下啊,您这件袖口都磨出线头了!" 最后还是薄太后出来打圆场,让宫女在旧袍上绣了条新龙了事,刘恒对这个处理方式也是颇为满意。 每次刘恒想做什么的时候,就会问一问需要多少钱,只要多了,他就会立刻打消那个念头。 不只是刘恒自己,对于他最宠爱的慎夫人,皇帝也没有大方多少,更是硬是规定她的裙子不能拖地,原因则是因为省布料。 这话听起来简直不像是一个皇帝说出来的,但也确实是真的,他真的是在身体力行的节俭,不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的那种。 一次接待南越王赵佗,使臣带着一车荔枝来进贡,这要是别人,那可能觉得好吃,让下次多运点过来了。 但是刘恒那是边吃边嘀咕:"跑死多少匹马才运来?下次别整这些虚的,写信就行。"转头就让太中大夫陆贾带着自家菜园种的萝卜干回礼,把岭南来的使者看得一愣一愣的,这回礼也是前所未见。 公元前158年冬天,老皇帝染了风寒,按惯例应该用西域进贡的香料熏殿驱邪,但是他却把药囊挂在了殿门口:"让风吹散些,别熏着值班的郎官。" 前来探病的太子刘启看见父皇的寝宫里,炭盆都比其他宫殿少两个,而他的父皇也早已经习以为常。 临终前的时候更是,那时候刘恒已经能感觉到自己身体快不行了,太医开的药方里有味名贵药材,刘恒瞄了眼价格就直接扔了,他说:"朕都这把年纪了,别浪费钱。" 不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倒是对农桑之事格外上心,弥留之际还反复问春耕的牛够不够。 公元前157年的夏夜,大汉王朝的开明之君突然召来了所有重臣,说出的遗诏更是让满朝文武目瞪口呆:"朕死后,全国百姓服丧三日即可,别耽误农时。陵墓里的陪葬品,放点陶器就够了..." 完了在朝臣目瞪口呆的目光下,他还补了一句:"记得把朕灵柩上绑的绳索换成苇草,别浪费丝绸。" 这一操作,就连百姓都觉得实在是太简陋了,只要是稍微富裕一些的,对于自己的身后事都是极为讲究的。 而刘恒那可是皇帝啊,却如此节俭,一些富商都快哭了,他们原本囤积的白布、冥器,想着要大赚一笔的,结果这么一来,全要砸手里了。 送葬那天,按遗诏要用瓦器陪葬,可问题来了,库房里压根没存货,谁也没想到皇帝真会这么干,这下怎么办,少府干脆连夜去民间收购腌菜坛子。 更搞笑的是,当灵车经过霸陵时,绑棺材的苇草居然断了,引得几个儒生直摇头:"看看,叫你们省!" 不过这也不是完全没好处的,因为二百年后赤眉军挖开西汉皇陵,别的墓都被洗劫一空,唯独霸陵没人动。 因为都知道他的陵墓里面没有什么好东西,就连起义军都看不上那些瓦器,毕竟外面多的是,没必要去挖土里的。

0 阅读:1
寂影随风舞袖如

寂影随风舞袖如

寂影随风舞袖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