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差明抢了!”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商场买了2颗话梅,结账时被告知128元,1千克要7160元,女子懵了,但还是付了钱,事后发在网上吐槽遇,被门店注意到后,员工解释:一棵树上只有6到8颗才能做这种话梅,网友:那么没用的梅子树留着干嘛? 据纵览新闻8月1日报道,李女士(化名)像往常一样悠闲地逛着街。路过一家售卖特色零食的门店时,透明展柜里色泽诱人的话梅吸引了她的目光。 李女士平时就很喜欢吃点酸的水果和食物,她觉得甜食让人发腻。她看到那话梅又大又圆,她觉得一定十分好吃,于是她先是称了一点平时吃的普通的话梅,后来看到那大话梅,抱着尝鲜的态度,她便让店员帮自己拿两颗。 店员熟练地称重然后打包,李女士也没多想,拿着两包话梅就去结账。等结账时,自己买的普通的话梅报价几十元,然后等收银台扫完那两颗话梅的码报出 “128 元”时,李女士瞬间懵了。后来仔细一算,这话梅 1 千克竟然要 7160 元 。 虽说心里满是疑惑和肉疼,可在公共场合,李女士不好意思说不要,然后放回去,她只能硬着头皮,还是默默付了钱,只是这事儿像块石头压在她心里。 回到家后,越想越觉得离谱的李女士,把自己的遭遇发在了社交平台上吐槽,说遇到了话梅刺客。帖子很快就火了,网友们纷纷围观热议。 门店注意到后,员工出来解释,说这种话梅选用的是罗光梅,一棵树上只有 6 到 8 颗符合条件的梅子才能制作,言外之意是原料稀缺所以价格昂贵。 随着热度持续上升,市场监管部门也介入了。工作人员到门店调查,查看价格公示和进货凭证等。发现门店虽有标价,但标注位置不显眼,字体也小,消费者很难注意到。最终,依据《价格法》相关规定,要求门店整改,清晰标注商品单价。 事情发酵后,大家的关注点也不断延伸。有人去深挖这种罗光梅,发现它在当地确实是小众特色果品,因生长条件苛刻而且筛选严格,产量极低。可即便如此,2 颗 128 元的价格,还是超出了大多数人的认知。 李女士买话梅时,门店有没有清晰标价,成了争议点之一。不少网友认为,商家应该在显眼位置标注单价,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而不是等结账时给人致命一击,这属于消费陷阱。 也有人调侃,按照这逻辑,要是一棵树只结几颗果子,那岂不是随便卖高价都有理,那么没用的梅子树留着干嘛?不如砍了当柴烧,这话带着无奈与讽刺,戳中很多人对高价营销的不满。 网友们的评论五花八门,有位网友说:“现在买东西真得小心,稍不注意就被刺客盯上,还是得明码标价到位,别让消费者花钱买教训。” 还有人说:“原料稀缺可以是溢价因素,但不能成割韭菜的遮羞布,商家得有底线。” 这些评论,反映出大家对合理消费、透明消费的渴望。 最后,这事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大家一起交流您的看法! 信息来源:纵深新闻
“就差明抢了!”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商场买了2颗话梅,结账时被告知128元,1千克
小张的社会
2025-08-02 12:16: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