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1965年,解放后,聂凤智有一次到某地疗养,发现年轻的女护理员沉默寡言

海边观潮客 2025-08-02 14:23:24

解放后,1965 年,解放后,聂凤智有一次到某地疗养,发现年轻的女护理员沉默寡言,少有笑容。有一天,聂凤智主动和她攀谈:“小姑娘,有没有谈对象呀?” 谁知人家姑娘一问就眼泪巴巴,再问竟然哭起来了!​ 1965 年,离那件大事爆只差一年时间,可从那时间开始,中国就已然有了风雨征兆,左右派的划分不知害死了多少有志人士,苟活下来的,也很难忘却那时的艰难。​ 聂凤智赶紧递过手帕,自己在藤椅上坐直了些。这姑娘叫小周,辫子梳得一丝不苟,白大褂的袖口总洗得发毛。平时给伤员换药时手很稳,此刻却攥着帕子抖个不停。​ “俺对象…… 原是大学里的老师,” 小周抽抽噎噎地说,“前阵子被划成‘右派’,下放到北大荒了。俺娘说,跟他断了吧,省得连累家里。可俺们说好要等他的……”​ 窗外的玉兰树落了一地花瓣,聂凤智摸出烟盒又塞回去 —— 疗养院里不让抽烟。他想起自己在战场上见过的生死,倒觉得此刻姑娘眼里的绝望更让人揪心。那时候划分 “左派右派” 像筛沙子,多少有学问、肯干事的人,就因为一句话说错,就被筛到了谷底。​ 第二天聂凤智让警卫员去查小周对象的案子。卷宗里写着 “发表错误言论”,具体是在课堂上说了句 “国外的农业技术有些值得学”。就这么一句话,把个农学院的高材生发配到了冰天雪地的地方。​ “这叫啥道理?” 聂凤智把卷宗拍在桌上,“搞建设还能怕学别人的好?” 他提笔给当地的革委会写了封信,字里行间带着军人的直爽:“年轻人说句实话就遭罪,往后谁还敢说话?”​ 小周后来收到了对象的信,说农场让他负责培育耐寒作物,不再干重体力活了。信里夹着片干枯的格桑花,小周给聂凤智换药时,眼里总算有了点笑意:“聂司令,谢谢您。” 他摆摆手:“谢啥,该谢你们年轻人敢说真话。”​ 那年头,太多人因为怕 “连累”,把良心揣进怀里不敢露。邻居不敢打招呼,朋友见了面绕着走,连夫妻都能因为一句 “划清界限” 就分道扬镳。可聂凤智偏不,他见不得正直的人受委屈,就像在战场上见不得战友掉队。​ 有人说他 “不合时宜”,可正是这点 “不合时宜”,让寒冬里多了点暖意。那些被政治标签压弯的腰,总需要有人伸手扶一把;那些被恐惧堵住的嘴,总需要有人鼓励他们重新张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