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突击部队攻入红军城内不断进行扩展,越过第二和第三池塘的俄军突击队向池塘西北扩展,抵达普利沃尔纳大街,逼近T0406公路和E50公路交叉点。 实际上,T0406公路在红军城西南的科特林就已经被俄军掐断,乌军补给在西面和西南方向只有E50公路。俄军现在入城攻击的突击队突入到两条重要公路的交叉点,目的不只是要切断乌军补给,而且还要显著削弱乌军利用公路在城内机动的能力。 俄军对E50公路的封锁已进入物理切断阶段。7月31日,俄军控制罗金斯基村并袭击比列茨基村,彻底切断T0515公路;同时以光纤无人机24小时监控E50公路,乌军补给车队通行率骤降至40%,每五辆车仅两辆能抵达前线,迫使守军依赖人力徒步20公里运输物资。 红军城防线的崩溃源于乌军系统性溃败。装备法国轮式突击炮和凯撒火炮的第155“法械旅”未组织有效抵抗即撤离阵地,导致南部防线洞开;而城内守军仅剩不足3万人,面对11万俄军的三面包围,兵力密度仅300人/平方公里,无力兼顾防线与补给线防御。 俄军战术体系完成迭代升级。50人规模的“兵王”突击队深入城区引导空天军苏-34投放FAB-1500滑翔制导炸弹,配合BM-21集束火箭炮和TOS-1A温压弹实施“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单日摧毁7处乌军据点,火力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内。 红军城失守将触发东线战略塌方。该城控制顿巴斯70%物资通道,俄军夺取后可直接威胁克拉马托尔斯克和塞弗尔斯克,压缩乌军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卫星图像显示俄军T-90M坦克集群已向克拉马托尔斯克推进,乌东部防御体系面临肢解。 观点:红军城战役揭示现代战争核心逻辑——后勤枢纽的争夺决定战场归属。俄军通过“围点打援”消耗乌军4万兵力,再以立体火力网瘫痪补给,最终以11:3的兵力比破城。此役不仅标志乌东战线崩塌,更验证了“非对称切断”对传统防御体系的降维打击,未来战场主导权将属于能融合情报、火力与机动的新型作战体系。
俄军在红军城的打法非常诡异,整场俄乌冲突中城市攻坚战就没见过这种打法!他跟巴赫
【49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