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主席一声令下,8大军区司令员对调,10天内不带随员上任。许世

文山聊武器 2025-08-02 23:29:14

1973年12月,主席一声令下,8大军 区司令员对调,10天内不带随员上任。许世友不想离开南京,所以对这份调令并不买账。他就强调一点,是毛主席让我待在南京的,其他任何地方我都不去。 1973年12月12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住所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调动八大军区司令员。会上决定,只动司令员,政委不动。具体方案是北京军区李德生和沈阳军区陈锡联对调,南京军区许世友和广州军区丁盛对调,济南军区杨得志和武汉军区曾思玉对调,兰州军区皮定钧和福州军区韩先楚对调。新疆、成都、昆明军区司令员刚调不久,不动。要求十天内上任,不带副职秘书。这道命令是为了避免地方主义,保持部队新鲜活力。12月22日,中央军委正式发文。 许世友接到后,不想离开南京,他对别人说,毛主席让他守中山陵,其他地方不去。这话传到毛主席耳朵里,毛主席没直接批评,而是几天后请他去下象棋。许世友去中南海,毛主席让他先走,他走卒子。毛主席走将,说蒋介石老了,只能自己上。许世友明白这是点拨,他的话是编的,毛主席没说过让他留南京。许世友马上表态,服从中央,去哪都行。 毛主席叮嘱他谦虚谨慎。这件事通过棋局化解矛盾,显示领导智慧。许世友从此改变固执,顺利调动。这次对调是高层战略调整,防止军区司令久居一地生变。其他司令都按时上任,这次行动加强中央控制。许世友的反应典型反映老将对地方的依恋,但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避免公开冲突。整个过程体现决策的果断和处理问题的艺术性,对军内稳定有积极作用。后来,这件事成为军界佳话,说明领导方法的重要性。 这次调动后,许世友去广州军区司令员。他到任后,组织部队加强战备,推动军事技术更新,参与边境防御,为军队现代化出力。1980年,他当中央军委常委、国防部副部长。1982年,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继续管军务。1985年10月22日,他在南京去世,80岁。按遗愿,土葬在家乡河南新县,墓地像太师椅,碑上刻“许世友之墓”。他一生从农民到上将,贡献突出。这次事件让他学会服从大局,后来工作更踏实。其他对调司令也适应新岗,推动军区发展。这次调整对军队长远有益,避免派系问题。许世友的结局反映老一代革命者的归宿,墓地简单,体现朴实作风。他的经历激励后人,强调纪律和奉献。

0 阅读:298

猜你喜欢

文山聊武器

文山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