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绝对是被历史上黑的最惨的名将,没有之一。廉颇在前线与秦国军队对峙了三年,把赵国全国的粮食吃光,以至于快到了人吃人的地步。那前线赵国的40万官兵,什么事都不做,就整天无所事事的在前线耗着,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撑不住。赵王能够坚持三年,已经是实力之外的奇迹,廉颇就是不出去打,爱惜自己的羽毛。
赵国在前线的40万赵军,只能最终被全部饿死,廉颇还不打,除了饿死,没有别的招。
最终赵括凭借主攻的思路,换掉了廉颇,已经是极度的有勇气。而且赵括的战法,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因为赵国军队的实力,略逊于秦国军队,最终才战败。赵括自己也在拼杀当中,被乱箭射死。要知道赵国军队被围46天,几乎已经是人吃人,所有的战马全部吃光,再再不突围,全部都得饿死,但是赵括仍然没想到投降这一招,就是拼死也要冲出去。
所以当时的情况,换任何一个赵国将领来打,也是一败涂地,不会比赵括打得多好。所以秦国从选择接受上党郡,到最后迎战,以及各种战略,全部都没有错误。唯一的错误,就是赵国的实力,不如秦国。
如果赵国军队不去接收上党地区,那么秦国直接接纳上党地区,赵国直接连长平之战都不会有,立刻当时就被灭了。如果赵国真的没有接收上党地区的话,在今天的看来,就是完全地软弱不堪,但赵国选择了硬刚到底。赵国的思路,绝对没有任何问题,赵括的思路也没问题,唯独就是实力不济而已。
如果廉颇当时选择主攻的话,一样是一败涂地。可能不会被坑杀20万人,但最终一定是战败,搞不好也是全军覆没。所以赵括等于是给廉颇背锅,廉颇带着40万人,对峙了三年无尺寸之功,让赵括去背锅,也是真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