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金庸设家宴款待聂卫平。保姆上了15只大闸蟹,聂卫平狼吞虎咽吃了13只

历史探索者 2025-08-03 09:29:23

1983年,金庸设家宴款待聂卫平。保姆上了15只大闸蟹,聂卫平狼吞虎咽吃了13只。不料,聂卫平走后,金庸脸色一变,立马开除了保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3年深秋的香港太平山道,金庸那座被绿荫环绕的宅邸飘出阵阵蟹香,31岁的聂卫平推开雕花木门时,迎面撞上59岁的武侠宗师眼底闪烁的棋光。

餐桌上十五只澄黄油亮的大闸蟹堆成金字塔,谁也没想到这场宴席会成为中国文坛与棋坛交织的传奇注脚,更没想到十三只蟹壳会掀翻一位保姆的饭碗。

聂卫平的筷子刚碰到蟹壳就再没停下,这位刚从中日围棋擂台赛凯旋的"棋圣"卸下赛场锋芒,露出河北汉子骨子里的豪爽。

蟹膏沾满指尖的间隙,他正用棋盘术语解析《天龙八部》的珍珑棋局,没注意身后菲律宾女佣拧起的眉毛。

当第十三个蟹壳摞成小山时,女佣那句"没见过世面"的嘀咕像枚冷子落在棋盘,金庸抚着茶杯的手突然青筋隐现。

三小时后送客归来,这位写下"侠之大者"的小说家做了件比小说更侠气的事,将服务多年的佣人辞退,只因她冒犯了客人"真性情"的吃相。

这场蟹宴背后藏着两个痴人的执着,金庸书房的紫檀棋枰总堆着未写完的稿纸,写卡壳时就摆《烂柯谱》找灵感。

他拜过林海峰弟子王立诚为师,却在见到聂卫平横扫日本九段时,像少年追星般托人引荐。

而聂卫平赴宴前刚在广东卫冕"新体育杯",行李箱里塞着翻烂的《射雕英雄传》,当金庸坚持要行三跪九叩大礼时,这位见惯大场面的棋圣慌得直摆手,最终三鞠躬结成师徒名分。

他们一个用武侠写棋道,一个在棋局悟侠义,活脱脱《笑傲江湖》里风清扬与令狐冲的现代翻版。

保姆没读懂这场蟹宴的江湖规矩。她不知道金庸为备齐阳澄湖大闸蟹,提前半月托《明报》驻沪记者冷链运送;更不懂聂卫平连吃十三只的豪迈,恰似他棋盘上屠龙时的杀伐决断。

当女佣嘀咕"主人还没动筷"时,金庸想起《神雕侠侣》里黄蓉呵斥杨过"不懂礼数"的场景,真正的礼数从来不在形式,而在对"真性情"的守护。

后来聂卫平回忆此事大笑:"查先生府上的蟹宴,吃得我差点错过航班。"

这场风波显出八十年代香港的阶层褶皱,菲佣们惯常把主家名气当勋章,却难理解文人雅士"嗜癖见真章"的交友哲学。

金庸开除佣人时那句"师父当如父",与后来他修订《鹿鼎记》时增补的"江湖规矩",本质上都是对纯粹性的捍卫。

有趣的是被辞退的保姆辗转找到媒体喊冤,反而让"十三只蟹"成了文人风骨的计量单位,就像《书剑恩仇录》里乾隆送陈家洛的玉佩,表面是赏赐实则暗藏机锋。

三十年后聂卫平在珠海围棋馆谈起此事,蟹宴细节早已模糊,却清晰记得金庸送他的紫檀棋盘刻着"枰中日月长"。

当年那个因吃相被嘲的年轻人,后来在酒桌上教会马云"棋如商战",在癌症化疗时仍惦记大闸蟹配茅台。

而金庸直到94岁临终前,还在问护士:"聂师父最近赢棋了吗?"那些被女视作粗鄙的饕餮瞬间,最终都化作文化的注脚,正如《碧血剑》里穆人清教袁承志的:大侠吃饭也得用筷子,但筷子拿法见真章。

0 阅读:1
历史探索者

历史探索者

历史是文化与智慧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