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潜伏在日寇“心脏”的地下党施亚夫刚回到家,伪副师长的妻子就找到了他,

文史充点站 2025-08-03 15:21:48

1944年,潜伏在日寇“心脏”的地下党施亚夫刚回到家,伪副师长的妻子就找到了他,悄悄对他说道:“今天我在师长家打麻将时,听师长夫人说,日军怀疑你是新四军,你可要当心啊!” 1944年10月,南通城的局势发生了微妙变化,在伪军师部担任参谋的施亚夫接到一个重要情报:日军怀疑他的真实身份,报信的人是伪军副师长的太太,她在麻将桌上听到了这个消息。 施亚夫的真实身份是新四军苏中军区派遣的地下工作者,他从1942年开始潜伏在南通,表面上为日伪政权服务,实际上一直在策反伪军部队,两年来他已经发展了十几个内线。 得知身份可能暴露后,施亚夫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他通过秘密电台向苏中军区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军区决定提前发动南通起义,时间定在10月11日。 然而计划再次被打乱,10月3日,施亚夫又收到消息:日军要在6日对伪军进行大规模清洗,起义时间不得不提前到5日,新四军主力部队连夜向南通外围集结。 10月4日晚,伪军师长突然邀请施亚夫参加酒会,还有几名日军军官在场,施亚夫知道这很可能是试探,但拒绝参加反而会暴露身份,他把起义指挥权交给两名副手,独自赴会。 酒会持续到深夜,气氛看似轻松,施亚夫一直保持警觉,观察每个人的表情和话语,最终确认这只是一次普通聚会后,他提出要回家休息。 师长安排专车送施亚夫回家,司机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车开到半路时,施亚夫开始跟司机聊天,了解到他家里很穷,当兵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施亚夫告诉司机,新四军马上要解放南通,跟着日本人没有出路,经过一番劝说,司机同意配合。车子没有开往施亚夫家,而是直奔城门。 守城的伪军士兵看到师长的车牌,没有仔细检查就放行了,施亚夫顺利出城,与早已在城外等候的新四军战士会合,同时城内的起义也按计划开始。 被策反的伪军第三团首先行动,他们控制了军械库和通讯设施,随后第二团也参与进来,两个团近800人参加了起义,城外的新四军主力趁机攻城。 起义非常成功,日伪军指挥部很快被攻占,驻南通的200多名日军大部分被消灭,伪军师长等主要头目也被俘获。南通城在几个小时内就获得了解放,这次起义的成功有多个关键因素,首先是施亚夫两年来的精心布局,在伪军内部发展了可靠的力量,其次是情报工作到位,能够及时获得敌人的动向。 更重要的是时机把握得很准确,如果再晚几天,日军的清洗行动可能会破坏整个计划,提前行动虽然冒险,但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施亚夫在这次行动中展现了地下工作者的专业素质,面对突发情况时的冷静判断,与敌人周旋时的随机应变,都体现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南通的解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里是苏中地区的交通枢纽,控制了南通就切断了日军在苏中的重要补给线,同时也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抗日武装。 据统计整个苏中地区在1944年下半年共发生了十几次类似的起义,这些行动大多由地下工作者策划,成功率相当高,它们为1945年的全面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地下工作是抗战时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潜伏在敌后的同志,用智慧和勇气完成了正面战场无法完成的任务,他们的贡献往往不为人知,却同样伟大。 施亚夫解放后继续在华东地区工作,参与了淮海战役的情报保障,1949年后他转业到地方,在一家工厂当了几十年的技术员,直到退休都很少提起这段经历。 像施亚夫这样的地下工作者还有很多,他们的故事大多没有记录在案,但正是这些无名英雄的努力,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可以看到地下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工作者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有出色的表演能力和应变能力,最关键的是要有耐心,有些同志潜伏了好几年才等到行动的机会,在漫长的等待中保持初心,在危险的环境中坚守使命,这需要超常的意志力。 南通起义的成功经验值得总结,充分的前期准备,准确的情报收集,灵活的应变策略,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当然时代背景和具体条件也很重要。  信源:施亚夫的传奇人生. 铁军传媒网

0 阅读:426

评论列表

吉祥

吉祥

2
2025-08-03 16:22

隐秘战线 的 人民英雄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

猜你喜欢

文史充点站

文史充点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