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周总理的警卫员孙吉树说,周总理看到警卫班在练擒拿时,常常为他们矫正动作,高兴时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8-03 23:22:50

据周总理的警卫员孙吉树说,周总理看到警卫班在练擒拿时,常常为他们矫正动作,高兴时还会为他们打一套八卦掌。周总理会拳术,曾使用过僧格林沁的战刀“僧王刀”,他的师傅更是不简单,就是当时名震京津地区,被人们誉为“北方大侠”的韩慕侠。 周总理在天津南开读书那会儿,正是中国风雨飘摇的年代。那时候的年轻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既要“文明其精神”,也要“野蛮其体魄”。为了强身健体,也为了在乱世中有自保的能力,周恩来拜了一个师傅,这位师傅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当时威震京津的“北方大侠”韩慕侠。 韩慕侠是形意拳、八卦掌的大师,是当时武术界的顶尖人物。他可不是那种只在武馆里教徒弟的师傅,他开过武馆,也办过“致柔拳社”,但心里装的是国家。他一生都主张“强国强种”,希望用武术精神唤醒国人。周恩来跟着这样的师傅学拳,学的不仅仅是防身之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信念。 据说,韩慕侠有一把宝刀,是当年八里桥之战中僧格林沁用过的战刀,人称“僧王刀”。这把刀后来就传到了周恩来手里。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一个风华正茂的革命青年,手里拿着一把历经沙场的战刀,他练的每一招每一式,心里想的,恐怕都是这个国家的未来。这股“武”的气质,其实早就融入了他的血液。 所以,后来我们看到他指导警卫员练武,就一点也不奇怪了。那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和精神的传承。 周总理身上,体现了极致的专业主义。他的“武”,体现在他的工作作风上,就是两个字:纪律。 周总理的保健护士郑淑芸回忆,总理的秘书黄玠然和杨庆兰要结婚,想在外面小饭店办个酒席,图个热闹。这事儿人之常情吧?但周总理没同意。他说:“这个饭店离我们的住地太近了,不利于保密。”最后,婚礼就在秘密住地简单办了。 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一个微小的疏忽就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周总理这种对纪律的坚守,就像一个武术家对招式分寸的精准把握,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不仅仅是谨慎,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专业素养。 更有意思的是,他对纪律的要求,不分亲疏,甚至对自己家人更严。他的侄孙周国镇,有一次去武汉见女朋友,女友的父亲是位高级将领,一高兴,就把一些内部文件拿给他看了,其中就包括关于“两弹一星”的绝密文件。 周国镇回北京后,兴奋地跟总理提起这事,本以为会得到夸奖。没想到,周总理的脸立刻就沉下来了,严厉地追问他怎么知道的。问清楚原委后,总理非常生气,说:“他怎么能把这个文件给你看?这是严重违反保密制度的!”后来,他还在会议上不点名地批评了那位领导。 这就是他,他的“武”,不是用来炫耀的拳脚,而是一种内在的规矩和力量。这种力量,让他能在最复杂危险的环境里,带领着我们党的核心力量潜行,也能在国家建设的重大决策上,守住最重要的底线。 一个真正的“大侠”,他的武功最高境界是什么?可能不是飞檐走壁,也不是天下无敌,而是把这种武者的精神,化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化入到为国为民的事业里。周总理就是这样。 他的“武”,还体现在一种“传帮带”的师者风范。他教警卫员打拳,关心他们的成长。他的卫士成军,是湖南宁乡人,文化程度不高。来到延安后,周总理和邓大姐就鼓励他学习。有天晚上,看到成军在灯下刻苦读书,周总理亲自提笔给他写下“努力学习,永远前进!”八个大字。后来,在总理夫妇的关心下,成军还被派到苏联去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 这不就是师傅带徒弟的最好写照吗?他看到的,不是一个普通的警卫员,而是一个可以塑造的未来人才。他传授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就在今年,2025年,成军老人的后代还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过这张题词的复印件,说这是他们家的“传家宝”,是永远的家训。这种精神力量,穿透了近一个世纪的时光,依然在今天激励着我们。 李建民是周总理15年的警卫员。几年前,快90岁高龄的李老去瞻仰一大会址,一提到周总理,就老泪纵横。他说,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自己也曾是当年睡在上海南京路马路上的解放军战士之一。 这些跟随在“武者”周恩来身边的战士们,他们感受到的,可能不仅仅是领袖的关怀,更是一种精神的感召。他们从总理身上学到的,有对敌斗争的警惕和纪律,有刻苦学习的进取精神,更有对人民的无限深情。 所以,周总理会拳术这个事,真的不只是一个有趣的“冷知识”。它为我们理解这位伟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他身上有一种奇特的融合:既有儒雅谦和的“文”气,又有刚毅果决的“武”魂。他能在外交场合上舌战群儒,风度翩翩;也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武者般的坚韧和纪律。他的“武”,是对原则的坚守,是对事业的专注,是对同志的爱护,是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