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1年,诸葛亮退兵了,张郃欲前往追击,司马懿不许,害怕有埋伏。在张郃强行要

吴术说史 2025-08-04 12:45:03

公元231年,诸葛亮退兵了,张郃欲前往追击,司马懿不许,害怕有埋伏。在张郃强行要求之下,司马懿无奈只得答应。张郃为何不听司马懿劝阻,偏要追杀诸葛亮?因为他的判断是诸葛亮没有安排伏兵,可追击。

那年夏天,木门谷的夕阳把山崖染得像血一样红,张郃拄着长枪,右膝上那支弩箭钻心的疼让他差点咬碎牙。

这位从官渡之战活到现在的老将心里门儿清,自己这条命,今天怕是要交代在诸葛亮手里了。

可谁能想到,就在几个时辰前,他还在中军帐里跟司马懿拍桌子争辩,死活非要追这支蜀军。

张郃这辈子打过太多仗,从黄巾起义到官渡之战,再到现在的诸葛亮北伐,他什么场面没见过?

可这次不一样。他太了解诸葛亮了,这个对手用兵如神,每次撤退都像在钓鱼。

但张郃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蜀军明明已经粮尽退兵,凭什么不追?

司马懿那个老狐狸整天就知道躲在大营里,哪像个将军?

帐中的争吵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军法有云,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

司马懿的声音冷得像块冰。可张郃拍案而起:"诸葛亮分明是撑不住了!现在不追,等他退回汉中,下次还得来!"

他指着地图上的木门道,"这里地势开阔,根本不适合埋伏,我张郃打了三十年仗,难道还看不出这点门道?"

现在想想,司马懿当时的眼神确实古怪,那个向来精明的军师,居然没再坚持,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既然张将军执意要去,那就去吧。"

现在躺在血泊里的张郃终于明白了,司马懿是故意的,这个老狐狸早就料到诸葛亮会设伏,他是借刀杀人!

木门道的山风带着血腥味,张郃的思绪飘回半年前,那时候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司马懿带着他们在卤城对峙。

张郃多次建议分兵奇袭,司马懿就是不听,后来蜀军缺粮撤退,张郃本不想追,是司马懿硬逼着他去的。

现在想来,这一切都是算计,司马懿需要除掉他这个功高震主的老将,好独揽军权。

箭雨还在下,张郃的亲兵一个个倒下,他突然想起二十多年前的官渡之战,那时候他还是袁绍的部将,因为郭图进谗言被迫投靠曹操。

没想到兜兜转转一辈子,最后还是死在自己人手里。

远处传来蜀军的喊杀声,张郃苦笑着拔出佩剑,至少得像个将军的样子战死。

关于张郃之死,后世一直争论不休,有人说他是被司马懿坑了,也有人说是他自己轻敌冒进。

但仔细想想,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张郃是什么人?能让诸葛亮都忌惮的名将,怎么可能看不出木门道有埋伏?

更可能的是,他明知有诈却不得不追,司马懿以军令相逼,他别无选择。

这场追击从一开始就是死局,司马懿需要张郃死,诸葛亮需要杀张郃立威,而张郃自己呢?

他太清楚曹魏朝廷的弯弯绕绕了,作为曹操时代留下的老将,他在军中的威望对司马懿来说是块绊脚石,与其被朝廷猜忌,不如战死沙场,至少还能留个忠烈之名。

木门道的夕阳终于沉下去了, 张郃用尽最后力气把剑插进泥土,撑着自己不倒下去。

他仿佛看见年轻的自己站在官渡战场上,那时候他还相信武将就该马革裹尸。

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只是没想到,最后要了他命的不是敌人的刀剑,而是自己人的算计。

0 阅读:59
吴术说史

吴术说史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