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东欧还是卖远东,普京必须做出选择 俄罗斯这两年的处境,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紧

红雯看国际 2025-08-04 14:11:30

丢东欧还是卖远东, 普京必须做出选择

俄罗斯这两年的处境,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紧”。前线紧,后方也紧。

俄乌战场上,俄军好不容易拿下了红军城,对顿巴斯防线构成了实质性威胁,看起来算是一场胜仗。但从战略意义上说,这个胜利并不足以改变战争格局。只要西方援助不断,乌克兰就能续命。俄罗斯想通过一两场局部胜利让乌克兰跪下,几乎没戏。

问题在于,战争成本越来越沉重。经济是第一根拉响的警报线。三年消耗,俄罗斯财政早就被榨到极限。最新消息是,普京准备在2026年削减国防预算。这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战争还没打出胜势,军费已经顶不住了。更要命的是,美国对购买俄石油的国家祭出了二级关税。中国不怕,但印度多半要松口。俄罗斯靠石油支撑的经济,接下来只会更紧。

政治环境也在恶化。特朗普的耐心用光了,西方整体敌意不减。俄传统势力范围在加速崩塌。阿塞拜疆彻底倒向土耳其,亚美尼亚退出集安组织,中亚几国口头上尊重,骨子里各走各的路。甚至连人口不到四百万的蒙古,也要抛弃西里尔字母,公开回归传统文字。地缘政治的天平,明显在远离莫斯科。

内政层面,普京还能维持表面稳定,但乌军多次深入俄境内搞袭击,能全身而退,这本身就是警讯。控制力并没有外界看到的那么牢固。换句话说,俄罗斯如今是典型的外紧内松:前线必须维持优势,后方却已经开始吃紧。

这也是为什么普京迟迟不敢停火。俄乌战争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为了乌东几块地。普京要的是借西方衰落之机,实现俄罗斯战略突围,顺手完成国内权力交接,把后普京时代的基石打牢。结果,西方确实在走下坡路,但俄罗斯自己的国力和军力衰退得更快。战略突围没实现,反而把自己拖进了消耗战。

现在的局面,普京骑虎难下。战争不能停,一停就是烂尾;但继续耗下去,经济又扛不住。西方也不急,就是拖,拖到俄罗斯财政枯竭、社会出问题。

俄手里还剩什么牌?真要打到山穷水尽,普京手里还有一张:卖远东,保欧洲。

俄罗斯的战略重心,历来是西重东轻。东欧是本部核心,远东只是殖民地性质的资源区。对俄罗斯自己来说,远东是可有可无的边陲;但对中国,它是高价值筹码:矿产、木材、港口、战略通道,一样比一样珍贵。

这几年,普京已经把能卖的利益基本卖了。石油、天然气、木材、煤炭,甚至部分远东资源开发权,早就端上了桌子。但这些换来的钱,顶不住俄乌战争的深渊式消耗。随着时间推移,如果俄罗斯要想继续在欧洲硬扛,就必须把远东更核心的地缘利益摆上交易台。

这笔账,俄罗斯心里很清楚。远东面积695万平方公里,人口才629万。长期看,放中国进来确实意味着远东可能渐渐“脱俄入中”。但问题是,东欧和高加索是俄罗斯的生死线,远东是百年后的潜在隐患。面对现实威胁和长期风险,普京迟早要选前者。

中国要的不是直接领土,而是控制权和使用权。港口租赁、铁路通道、资源开发权、北极和北太平洋的出海口,这些才是真正的筹码。俄罗斯无法自己变现的东西,中国可以帮它变现,而且是长期变现。

这种模式,历史上早就演过。中东铁路、哈尔滨的特许经营区,都是当年的沙俄套路。只不过这一次,换了位置。对中国来说,不需要一口吞下,只要租期足够长、控制权在手,经济和地缘利益就都能拿到。而对俄罗斯来说,有了中国的资金和市场支撑,才能维持欧洲战线和高加索局势,至少能拖得下去。

普京当然不愿意走到这一步。他想的是两边都要:既不丢东欧,也不动远东。所以哪怕经济全靠中国支撑,他也时不时给中方添点堵,比如在能源项目上搞小动作,或者在中国汽车进口上加码税费。这是典型的俄式心理:依赖中国,却又深怕沦为附庸。

但形势比人强。如果俄乌战场一年内没有突破,或者西方援助不减,俄罗斯迟早会被现实逼到交易桌前。石油、天然气和矿产换不来胜利,远东的地缘利益,才是最后的筹码。

对中国而言,不必急。普京如果能凭现有资源撑下去,那是他的本事;撑不住,远东自然会成为谈判的礼物。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按眼下的态势,普京最多还能硬撑一年。明年这个时候,如果俄西方博弈没有明显转机,远东的租约、港口、铁路乃至北太平洋出海口,恐怕就要摆上谈判桌。到那时,普京是愿意出让一些长期筹码,换取眼前的战略生存,还是孤注一掷,丢掉他最看重的东欧利益?

选择早晚要做,只是时间问题。

0 阅读:69

猜你喜欢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