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书法的雕刻形式,阴刻是主流,阳文为辅次。阴刻中,又以平刀双刀刻法最能体现用笔

财先生观天下 2025-08-05 13:59:03

竹刻书法的雕刻形式,阴刻是主流,阳文为辅次。阴刻中,又以平刀双刀刻法最能体现用笔的提按顿挫和笔锋的中侧、顺逆诸变化,因而为精通书艺的文人竹刻家所青睐。   优秀的刻字之作,无不出于此法。至于槽刀法、直边平底法、单刀划字法以及阳文刻字都嫌工艺性太强,刻迹徒存字形而不见笔法,无从体现出刻者书法水平和对书迹精神的理解程度。   包括圆雕、镂雕、浮雕、陷地深刻在内的各种立体、半立体的雕刻形式。运用雕塑的本体造型语言,在空间深度中塑造富于体积的形象。   还出现用竹材整体摹刻其他材质工艺品的路数,如仿铜器、仿犀角器等。利用竹材的天然形态加以巧妙构思的立体竹雕,是最具有竹刻艺术自性的创作道路。   以刻字形态呈现的书法艺术,所以能和竹刻结为如此紧密的关系,推其缘由有四:其一、文人画自宋元以来形成画必有题的独特形式。   其二、在勒碑刻帖的文化传统中,刻字工艺已有着优良的技术基础。其三、随着晚明文人篆刻的勃兴和普及,刻字刀法更为丰富和成熟。   其四、文人制器作铭的风气盛行。这四个因素,随着文人竹刻的登台,使得书法艺术与竹刻的结合水到渠成。   苏州“嘉定三朱”时期,竹刻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正式成立,竹器刻字之艺乃同步成熟。   在晚明嘉定竹刻的初创时期,书法已是竹人的必备素养,而刻字艺术也已成为竹刻作品的主要体裁或有机组成部分。   竹器刻字艺术的形态日益丰富,刀法也变化无穷。明清时期书法中各种流派的影响在同时期的竹刻艺术中皆有鲜明的呈现。   无论是“帖学”正宗的典雅遒丽,还是馆阁书法的整饬恭谨,亦或金石书风的苍茫涩重,都能在竹刻中窥探一二。   绘画对竹刻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在造型艺术领域,绘画的自由度最大,因而发育也最为充分。   绘画在题材、手法、样式、风格、品格等各个范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或隐或显地推动和滋养着各种门类造型艺术的成长。   在竹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几乎所有独特风貌的形成以及创法、变法的缘起,都根基于绘画。   文人竹刻的开山祖“嘉定三朱”画学修养深厚,遂以画法画理刻竹。他们将绘画的构图技巧、造型语汇和意境营造引入到工艺雕刻之中。   从而摆脱了民间雕刻传统的图案装饰风格和民俗情调,提升了竹刻的文化层次和审美境界,开创了竹刻艺术的新风貌。   从具体的手法来看,山石、树木、云水多取院体、浙派一路苍劲雄深的画风,人物则是院体与仇派写实的样式,具有很强的造型能力。   到三松的再传弟子时期,以沈两之、周乃始为代表的一部份清初嘉定竹人,致力于在竹刻上表现文人简笔、意笔绘画的情趣,遂开竹刻中的南宗一派。   南北宗论正式成立于晚明书画大家董其昌,他引禅学论画艺,对此后画学影响极大。   此前三朱所取法的院体、浙派、仇派皆属北宗,画风写实、工致、周密、华丽,装饰性较强,故而适宜于作为圆雕、浮雕、透雕一类刻法参考。   南宗文人画标举“士气”、脱略形迹,强调神韵,重视用笔的书写性,讲求笔墨情趣,因此天然契合于阴刻。   古来的文人士大夫,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下观照周遭世界,一花一草,莫不欣然。   由此,寻找到了投射自身精神、品德的最佳象征物——青青翠竹。诗文、书画是以竹子形而上的象征意义和外在的物理形态作为主题,而在竹刻艺术中,竹子是以形而下的原材料形态存在的。   以雕塑法刻竹,在今天呈现的是雕塑语言与样态的发展;以书法刻竹,则是书法艺术的变异;以画法刻竹,正是中国画风格的转变与回归。   流行画派和名家画风对江南竹刻的影响,万历年间受周边吴门画派所倡导的文人画风的熏陶与影响,竹刻艺术品有着浓郁的文人气息。   这些竹雕的艺术品,品格淡雅清秀,一如江南的山水、吴中的墨画,随着年代的久远而愈发显得清秀隽永。

0 阅读:0
财先生观天下

财先生观天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