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才不接盘!奥运没人争抢,中国果断拒绝!国际奥委会五年内三次向中国抛出橄榄枝,却被我们三次婉转回绝,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当初众多国家举国之力也要拿下的奥运会如今竟然成为了“烫手山芋”。 国际社会因为这一重大转变手足无措,多次因为奥运会无国家举办这一问题主动向中国抛橄榄枝,结果却被中国三番五次拒绝,原因很简单,中国不当“接盘侠”! 举办奥运会,无疑是展示国家形象的大好时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成为了世界上瞩目的存在,后续的冬奥会也让中国再次出彩,可没想到,中国对待举办奥运会的态度突然来了反转。 但凡是涉及到奥运会事件,中国的态度虽然说不上冷漠,但至少与热情不沾边,出现了“降温”,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不同的场合公开提起,希望由中国扛起大旗,继续申办未来的奥运会项目,对此,德国媒体也曾报道,今年3月份,巴赫访华的重心便是“劝说”中国“妥协”。 短短半年的时间,主席巴赫三次访华,每一次都带着同样的目的,态度更是极为诚恳,没有了身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高高在上,反倒像是东奔西走借钱的“穷亲戚”。 面对巴赫的请求,中国没有接下橄榄枝,直接给出了拒绝,而中国拒绝的背后,是国际奥运会没有国家承办的惨象…… 体教融合的风口已然成为了过去,举国体制的资源配置也正在进一步调整,越来越多的地方取消了对体育特长生的倾斜,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中国,在其他国家更为普遍。 而这种转变的背后,是因为举办奥运会十分烧钱,不盈利,各国纷纷被奥运会经济总账吓退了! 奥运会到底有多烧钱?小国家根本不敢想,举些例子,或许便知晓为什么那么多国家不愿意举办奥运会了。 2008年,中国第一次申奥成功,在北京首都举办奥运会,各国选手齐聚一堂,开启了一场盛大的狂欢,当时,中国在奥运会方面的投资达到了194.1亿,甚至特意建立了规模宏大的“鸟巢”。 那年的奥运会,中国一举扬名,可谓是扬我国威,可背后的数据却是惊人的,获得了195.4亿人民币的收入,虽然罕见实现了盈利,但盈余仅为1.3亿人民币。 而在中国之前,一些国家可谓是成了亏损的前车之鉴…… 比如1976年,蒙特利尔举办了一场奥运会,为期只有15天,这座原本富丽堂皇的加大那城市却欠下了24美元的高额债务,折合人民币高达204亿。 为了“偿还”债务,加拿大城市居民又必须多缴纳一项税务——奥运特别税,而且时间高达30年,直到2006年,债务才算是彻底偿还结束。 加拿大自从那次亏损之后,记忆深刻,再没有主动承办过奥运会,原因就是资金不足,国库空虚,小国不行,没实力。 2004年,雅典不信“奥运亏损”,为了扬威主动提出承包奥运会申办,耗费了整整150亿欧元打造了22个场馆。 结果在奥运会结束后,90%的场馆直接沦为“废墟”,无人问津,当初那些建立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被人们遗弃的存在,后续,希腊危机爆发,矛头直直指向当初举办的奥运会。 2016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奥运会,亏损了141亿,2021年,日本在东京举办奥运会,亏损了整整500亿,成为了历史上亏损最大的一届奥运会。 2022年,中国再接再厉,举办了冬奥会,毫无意外,这届冬奥会,中国再次拔得头筹,不仅没有亏损,反而实现了更大程度的盈利,并且当时预计在2025年,盈利可以达到1500亿美元。 那么多国家举办奥运会,只有中国成功实现了盈利,可中国偏偏不再愿意接手了,这又是为何?或许恰恰展现了一个大国的清醒认知。 北京冬奥组委曾经精打细算过,改造与重建几乎节省了60%的资金,耗费数百亿放烟花,呈现出稍纵即逝的美丽,倒不如将钱花在正地方,比如福利机构、教育、医疗等设施方面。 正是中国的清醒,群众们实现了“面包”和“牛奶”自由,相较于那些花里胡哨的支出,烟花哪里有“面包”和“牛奶”含金量高? 举办不举办奥运会,中国心里有杆秤,这秤不轻,一边装的是荣誉,一边装的是民生! 信息来源:荔枝网——奥委会官宣:2024年和2028年奥运主办正式确认!中国终于不用接锅
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担起申办奥运会的责任!结果
【22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