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查到底!”7月8日,陕西西安,女子生病住院,被检查出患有骨髓增殖性肿瘤,基本无法彻底治愈!丈夫得知后,认为之前的医院需要负责,原来一年前,女子住院检查时血小板指标就异常,但医生并没有告知,就这样耽误了一年的治疗时间。院方:已对医生进行批评教育,罚500元!
2025年7月8日,陕西西安,一则令人痛心的医疗纠纷在社交平台上迅速引发关注。
患者曹女士因身体持续不适,前往西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结果检查发现血小板指数竟然高达810,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100-300),当即被诊断为“骨髓增殖性肿瘤”。
这一诊断犹如晴天霹雳,彻底打乱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
更令家属难以接受的是,回溯过往病历后发现,早在一年前,曹女士就已经出现了血小板明显升高的迹象。
2024年6月,她曾因急性盆腔炎住进西安市中心医院,当时的血常规检查已显示血小板值为598,已经严重偏高。
但医生不仅没有就此给予任何特别关注,也没有告知曹女士这项异常指标的风险。更令人愤怒的是,在2023年体检时,曹女士的血小板就已达到487,早已越过了正常上限。
“一年前就有预警信号,如果当时医生能负责任一点,及时提醒并建议做进一步检查,我们可能早发现,早干预,根本不至于发展成现在这个局面。”
曹女士的丈夫邢先生眼含热泪,满是懊悔和愤怒。
他回忆起过去一年妻子的状态,感慨万千:“她一直说自己很累,经常头晕乏力,但我们以为是妇科炎症在作怪。谁能想到是血液系统的癌症在悄悄发展?”
邢先生表示,曹女士从急性盆腔炎康复后,曾两次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常规检查,也显示血小板偏高。
但由于此前医院并未对此给予警示,社区医生也只是建议“多喝水、注意休息”,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直到2025年7月初,曹女士突然出现鼻血不止、皮肤瘀斑、极度疲倦等症状,才引起家人警觉,立即送往市中心医院急诊。
经过详细检查后,医生终于将她收入血液科,并最终确诊为“骨髓增殖性肿瘤”——一种慢性但难以根治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这一结果令邢先生几乎崩溃:“我们都不是专业人士,根本不知道血小板高到什么程度会有危险。
但医生是专业的啊,他们不是应该有职业敏感性吗?怎么可以连个提醒都不给?”
随后,邢先生多次找到医院交涉,质问为何早期未能引起重视、是否存在医疗疏忽。
西安市中心医院方面最终回应称,2024年接诊曹女士的相关内科医生,确实存在未能重视血常规异常的情况。院方表示,已经对该医生进行“批评教育”,并扣除其500元绩效工资作为处罚。
但这样的处理结果,显然难以平息患者家属的愤怒。
“你知道我们这一年花了多少钱吗?她住院一次少说几万,现在吃靶向药、做骨髓穿刺、定期复查,每月几千上万地花钱。
最重要的是,她的身体,再也回不到从前了。”邢先生哽咽地说,“这不是几百块钱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家庭的命运被改变了!”
据医学专家介绍,血小板数值持续升高往往意味着体内可能存在慢性炎症、感染,甚至是恶性病变,如骨髓增殖性肿瘤。
该病属于一类罕见的慢性血液癌症,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类型。
虽然病程进展缓慢,但一旦延误诊治,有可能发展为骨髓纤维化,甚至白血病,严重影响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
“如果在血小板第一次升高到487的时候就能引起重视,安排进一步的血液学检查,至少能早一年开始治疗,也许不会发展到810。”
一位不愿具名的三甲医院血液科医生表示,“关键不是没有数据,而是临床上没有足够的‘警觉性’。”
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发公众广泛讨论。有人质疑医院轻描淡写的处理方式是否是在逃避责任,有人则呼吁要建立血常规异常预警系统,不让“潜在癌症信号”被轻易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