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被停职审查,1982年被勒令丁盛退出现役,由地方安置,又被开除党籍。晚年的生活并不如意。
丁盛从小在江西于都县长大,家里兄弟姐妹七个,他是最小的,父母靠种地勉强糊口。他出生在1913年,那时候农村到处是贫困,他小时候就帮着干农活,捡柴火放牛什么的。到了1930年,17岁那年,红军路过他们村,他和几个小伙伴一合计,觉得当兵能有饭吃,还能打土豪分田地,就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纵队,当了个通讯员。 从那开始,他的军旅路就这么走下来了,先是打旗兵,后来调到政治部,又去学校学习,逐步从基层干起。
土地革命战争打得热火朝天,他参加了反围剿战斗,在红三军团当指导员,长征时候随部队翻雪山过草地,那苦头可不是白吃的。抗日战争爆发,他调到八路军,在晋察冀一带当政委,带队打游击,组织分区开辟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升到师长,在衡宝战役指挥部队攻克阵地,辽沈战役攻锦州,平津战役打天津,一路南下,战绩不少。抗美援朝那会儿,他率部过鸭绿江,在金城反击战组织兵力,筑工事打美军,冻土都挖不动,但部队硬是顶下来了。 1955年授少将军衔,这在少将里头升得快的没几个。
后来他先后当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到南京军区司令员。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东段,他指挥第五十四军第一三〇师,对付印军第四军,在瓦弄地区设指挥所,布置部队迂回突击,战斗持续几天,歼灭敌军主力,维护了边境。这仗打得印军溃不成军,他们军校到现在还用54作为假想敌番号。 丁盛这人打仗胆大心细,人称大胆将军,从小兵到大军区司令,经历过各种大战,贡献摆在那儿,军内认可。
丁盛当南京军区司令员那几年,本来一切正常,谁知道1977年3月26日,突然被停职审查了。这事儿来得突然,他被指控参与某些政治问题,组织上决定让他暂停职务,接受调查。 他这人性格直,从战场上过来的老将,以前吃过不少苦头,这次却背上这样的罪名。他不服气,坚持自己没做过那些事,四处奔走申诉,写材料寄给上级,但回音渺无。审查拖了好几个月,他被限制在军区内一处地方,每天就那么待着,等消息。
到了11月5日,事儿升级,他被关押起来,家里还被抄了,批斗会上挨批评,家人也被赶出军区大院。 这关押一关就是好几个月,1979年4月才第一次放出来,但审查还没完。他继续写信说明情况,找渠道反映,可还是石沉大海。1980年10月又被关押一次,到次年5月才释放。这几年里,办案人员问话,他一条条回应,坚持事实不对,但没用。
1982年,组织终于下决定,让他退出现役,转地方安置,同年批准开除党籍。 每月给150元生活费,就这么办了手续。他从军区走人,行李收拾好,搬离宿舍。安置在南昌市老干局干休所,不让带子女随行。他一个人住那儿,日子简单,战争旧伤开始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一次外出,心脏病突发,摔倒路边,好心人送医院,才捡回条命。
组织后来同意妻子子女来南京,一家人挤在小巷旧民宅里。但没住多久,就被迫搬家几次,有人要腾房,甚至断水断电,像赶人似的。每次搬,东西收拾,住处越来越挤,雨天屋漏,盆接水。丁盛健康每况愈下,经常去医院,路费药费都得省着花。这段日子,他适应了简陋生活,但心里总有事儿,觉得冤屈没洗清。晚年就这样起步,各种不便堆在一起,日子过得磕磕绊绊。
几年过去,一个女儿女婿调到惠阳工作,儿子去深圳,兄弟姐妹凑一起。1989年冬天,丁盛夫妇离开南京,到深圳女儿家住。那儿生活节奏快,他适应了点儿,接受采访时候,还从窗台拿个装硬币的罐子,给客人,说深圳公交不找零,用这些坐车省事儿。
1990年春节,广州军区老干部邀请他去小住,在那儿,李维英他们建议他再去北京申诉。二月,他到了北京,找到老首长聂荣臻,元帅听了情况,在文件上批示。 这批示起了作用,丁盛继续等消息。身体问题没停,多次住院,高烧肺炎什么的,老伴孟文虹也动过几次手术,家庭负担重,主要靠子女和战友帮衬。
申诉没白费,1995年,中纪委和军委纪委协商,决定把他收回到部队安置,按副师级待遇,每月550元。 广州军区在司令部干休所安排一套师职住房,终于结束了多年颠沛。他搬进去,生活稳了些,能享受退休干部补贴,医疗按正师职。晚年他闲居,爱游览地方,身体允许就出去走走。1993年生活费增加到200元,加上补贴,日子好过点儿。
但健康还是下滑,1999年8月,高烧进广州军区总医院,诊断肺炎。9月25日,他逝世于广州,享年86岁。家属写信请求平反,没回音。追悼会10月7日在黄花岗殡仪馆办,700多人参加,灵堂挂“丁盛老人追悼会”横幅,不称同志或老红军。 有副挽联挺醒目:“战衡宝,平西康,攻瓦弄,人称大胆将军。离新疆,出广东,谪京沪,众谓落难英雄。”老战友部下来了不少,为他痛惜。丁盛一生,从革命到晚年,起落大,但贡献在那儿,晚年虽不如意,却也坚持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