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是高!一纸邀请函,胜过千军万马,让“台独”哑口无言! 国务院台办一纸红色邀请函,在两岸关系紧张之际打出一记漂亮的统战组合拳。2025年7月16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宣布,将邀请台籍抗战老兵和黄埔军校校友参加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 这招看似温和的“怀柔政策”,实则直击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历史虚无主义软肋,让岛内“台独”势力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这份邀请函的政治分量远超外界预期。受邀名单包括仍健在的3位台籍飞虎队老兵、12位参加过滇缅战役的台湾籍国军将士,以及5位黄埔军校第18期至22期的台湾籍毕业生。这些平均年龄超过百岁的老人,身上镌刻着两岸共同抗战的历史记忆。 最引人注目的是97岁高龄的林光辉,他既是台籍日本兵被强征入伍的受害者,又是战后加入解放战争的见证者。这种跨越意识形态的身份复合性,让民进党所谓“台湾人未参与抗战”的谎言不攻自破。 统战智慧体现在细节设计上。邀请函特别注明“可携两名亲属陪同”,实际为台胞提供便利通道;安排受降仪式举办地湖南芷江作为参访首站,唤醒两岸共同的历史荣光;更巧妙的是邀请台湾抗日志士亲属联谊会参与接待,形成民间对民间的交流模式,有效规避了台当局的政治干扰。 这种柔性操作让蔡英文当局陷入两难:若阻挠老兵赴陆将背负“不尊长者”骂名,若放行则等于默认两岸同属抗战历史共同体。 岛内的反应分裂暴露了民进党的战略困境。绿营名嘴起初声称这是“统战陷阱”,但很快遭到台湾退伍军人协会的反驳。该协会公布1945年台湾光复时的档案显示,全岛当时有超过8万人申请加入国军参与对日作战。 更致命的是,台北市议员晒出自家祖父的抗战勋章,质问当局:“难道要我爷爷的牺牲变成‘台独’教科书里的空白页?”这种代际冲突让民进党的“去中化”教育遭遇空前质疑。 国际社会的连锁反应加速了民进党的孤立。美国华尔街卫视罕见播出专题片《跨越山河的记忆》,详细报道云南畹町中美联合作战遗迹,镜头特意扫过刻有台湾籍士兵姓名的阵亡将士碑。日本《朝日新闻》则披露新发现的档案,证实二战期间有427名台湾籍士兵在冲绳战役中阵亡。 这些第三方证据形成国际背书,使大陆的“历史统战”获得超出预期的传播效果。尤其当97岁台籍老兵李康武在记者会上用日语、闽南语和普通话交替回忆被强征经历时,现场外国记者集体沉默的记录,成为对“台独史观”最有力的驳斥。 法律战场的配合攻势更为精妙。就在邀请函发出次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为抗战老兵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规定》,明确台籍老兵在大陆的诉讼权利不受时效限制。 这意味着如果台当局继续篡改教科书,老兵亲属可在大陆起诉其“侵害荣誉权”。这种法律威慑与历史叙事形成合力,台北教育大学有教授私下承认,下学期不敢再按课纲淡化抗战内容,否则可能面临学生引用大陆司法解释的质疑。 民进党的反制措施显得苍白无力。台陆委会声称要“审查”老兵赴陆申请,却遭国民党立委曝光内部文件显示:近五年有283名台籍老兵以旅游名义参加大陆纪念活动,当局从未真正阻拦。 更讽刺的是,台南某深绿团体试图组织“本土抗战”展览,结果发现展品中90%的文物都标注着“国民革命军”字样,策展人不得不连夜撤换。这种历史悖论印证了大陆学者的判断:台湾社会的中国认同或许能被政治操弄暂时掩盖,但血脉里的抗战记忆永远无法抹除。 军事领域的延伸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台防务部门原计划8月举行的“汉光演习”,突然删除了模拟大陆“历史侵略”的桥段。军方内部人士透露,有退役将领联名反对“将解放军与日军类比”,认为这会伤害台籍老兵的民族感情。 更微妙的是,部分台军基层部队悄悄恢复了纪念抗战的传统仪式,尽管上级没有明确指示,但官兵们自发在营区展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标语。 这场历史博弈的终极胜负手在于两岸共同的抗战记忆。当大陆媒体播放台湾雾峰林家捐献的乙未战争史料时,连深绿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1895年台湾军民抵抗日军登陆的壮举,与大陆的甲午战争叙事一脉相承。 北京方面显然深谙此道,在9月3日的纪念大会上,特意安排台湾阿里山邹族原住民后代与大陆彝族抗战将领后代共同献花。这种血脉相连的仪式设计,比任何政治宣言都更具穿透力。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最新报告指出,大陆此次操作成功将两岸议题从“主权之争”转化为历史解释权争夺,迫使民进党在自己最擅长的“本土化”领域陷入被动。 而真正让“台独”势力胆寒的是,随着最后一批抗战亲历者的逝去,大陆抢在记忆断层前完成了历史话语权的卡位,这份邀请函或许会成为未来两岸统一进程中,最温柔的致命一击。 信息来源: 国务院台办:邀请国民党老兵参加纪念活动是对历史事实的尊重 2025-07-16 10:52·央视新闻
实在是高!一纸邀请函,胜过千军万马,让“台独”哑口无言! 国务院台办一纸红色邀
易云的世界
2025-08-06 16:17:06
0
阅读: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