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投资又打水漂了? 8月1号,外媒突然爆了个大新闻:阿富汗塔利班政府说,之前和中国企业签的阿姆河油田开发合同不算数了,他们要自己干! 这消息一出来,做投资的都懵了,中国企业之前为了这个项目,又是派专家勘探,又是运设备,还承诺给阿富汗人提供工作机会,现在说取消就取消?这钱和精力,不全打水漂了? 更让人纳闷的是,阿富汗现在穷得叮当响,国际援助也缩水了,这时候非要自己开发油田,是“有底气”还是“病急乱投医”? 阿姆河油田在阿富汗北部,是阿富汗最大的油田之一,据说储量超过5亿桶,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权后,阿富汗穷得连公务员工资都发不出来,急需找钱重建国家,油气开发是最快的来钱路子,但阿富汗自己没技术、没资金,根本玩不转。 2022年,塔利班找上中国企业,双方签了合作协议:中国企业投几亿美元,负责勘探、建基础设施,等油田产油了,再按比例分成,中国企业还承诺优先雇阿富汗本地人,这对失业率超过40%的阿富汗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中国企业为啥愿意干?一来,阿富汗油气资源多,但开发程度低,中国有技术、有资金,正好能填补空白。 二来,阿富汗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油气合作能帮中国多一条能源进口渠道,保障能源安全,双方一拍即合,中国企业甚至提前派了地质队去勘探,准备大干一场。 可合作才两年,塔利班就反悔了,外媒分析,背后有几个原因: 缺钱缺疯了, 开发油田是“长线投资”,前期勘探、修路、建管道,至少要3-5年,真正赚钱还得更久。 但塔利班现在等不起,2024年阿富汗政府缺钱超过60亿美元,国际援助又因为“人权问题”大幅减少,塔利班急需“现钱”救急,自己开发,哪怕技术差、效率低,至少能先捞点油卖钱,缓解燃眉之急。 怕“被控制”, 塔利班对“主权”特别敏感,尤其是资源开发这种“命脉领域”,他们可能担心中国企业介入后,阿富汗会像一些非洲国家那样,资源被外国控制,本地人只能喝汤,自己开发,哪怕技术不行,至少“钱和油都在自己手里”,心里踏实。 想讨好西方, 美国虽然撤军了,但还在通过制裁、舆论施压,试图孤立塔利班,塔利班可能想通过“自己开发油田”向西方示好,以此换取部分制裁松动,或者争取国际承认。 中国企业的技术、资金,配上阿富汗的资源,本来是双赢,结果被塔利班的“短视”搅黄了,但转念一想,这也给中国提了个醒:在阿富汗这种“高风险地区”投资,不能光看资源多不多,更得看“合作伙伴靠不靠谱”。 塔利班现在“自己玩”,看似“硬气”,其实是在冒险,阿富汗既没技术也没资金,自己开发油田,效率肯定低,还可能因为管理不善把油田搞坏,甚至污染环境。 更关键的是,国际社会本来就不承认塔利班政权,没了中国企业的“背书”,其他国家更不敢跟阿富汗合作,到时候,塔利班可能连“现钱”都捞不到,反而陷入更深的孤立。 对中国来说,这次投资打水漂虽然心疼,但也不是坏事,以后跟阿富汗这种“不稳定的伙伴”合作,得学会“留一手”:比如分阶段投资,先投一小部分看看情况。 或者要求塔利班提供担保,万一合作黄了能赔钱,再或者找个第三方机构监督,防止对方耍赖……总之,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不稳定的篮子里”。 最后说句大实话:阿富汗想“自己发展”是好事,但“自己玩”不是“孤立自己”,更不是“过河拆桥”,塔利班要是真想让国家富起来,还是得学会“借力”,毕竟靠自己“摸黑开发”,远不如跟中国这样的“靠谱伙伴”一起走得远。
阿富汗军队换上的新军装,据说都是在中国义乌生产的。比起原来杂乱而不统一的服装,一
【41评论】【10点赞】
用户18xxx28
出兵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