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俄罗斯印度宣布了。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下,印度选择了反击,在莫迪打算来到

经略简料 2025-08-09 14:19:35

就在刚刚,俄罗斯印度宣布了。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下,印度选择了反击,在莫迪打算来到中国访问后,同时也与俄罗斯加强了沟通。 来源:环球网 8月6日,美国悍然下达指令,对印度出口至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在原有25%的基础上再提高25%,其行径可谓蛮横无理。整体税率竟骤升至50%,而印度从俄罗斯购入石油竟成其给出的借口。这一拳打得又重又狠,目标很明确,就是想让印度听话,把自己的农产品市场打开。 可华盛顿没想到,这一拳打出去,印度非但没趴下,反手就是一套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当日,印度商业和工业部旋即与俄罗斯签署第十一次工业合作议定书,其中尽是实打实的硬核项目。 双方要一起开采稀土和关键矿产,一起搞碳纤维和3D打印技术,甚至计划在印度建风洞,帮印度生产自己的小型飞机发动机。这早已并非单纯的买卖,而是将产业链进行捆绑整合。 紧接着,不到24小时,印度的反击全面铺开。国有油轮根本没理会美国的警告,照常开往俄罗斯港口,去锁定那批比国际油价低两成的能源大单。对印度来说,这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国防部的举措颇为直接,竟骤然叫停了F - 35战斗机的谈判。美国军火商眼瞅着即将收入囊中的订单化为泡影,却只能干瞪眼。同时,印度央行开始测试接入金砖国家的支付系统,要跟俄罗斯用本币结算,这显然是在动摇美元的根基。 几乎是同一时间,印度又宣布了一个大消息。据《印度斯坦时报》等印媒8月6日援引知情者消息,印度总理莫迪拟于8月31日前往中国天津,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是他时隔七年第一次访华,时机选得极其微妙。 这次访问只安排了31个小时,而且巧妙地绕开了9月3日在北京的阅兵活动。意思很清楚,印度既要表达合作的姿态,又想保持自己独立的立场,不彻底倒向任何一边。 印度为什么敢这么做?这背后,实则是由来已久的矛盾与底气。美国一直想让印度开放市场,让自己的苹果、乳制品进去,但印度坚持要搞“在印度制造”,想抢全球供应链的饭碗,双方根本谈不拢。 一个印度外交官说得很直白:“我们采购能源只看市场,不看你胁迫不胁迫。”印度外交部也公开表态:“我们不会在大国之间选边站。”这就是新德里最真实的想法,谁给的利益大,就跟谁走得近一点。 而且印度算过账,美国对印度商品的出口,只占印度自己GDP的2%,就算全断了,天也塌不下来。反过来,印度要真发起反制,很多美国企业就得难受。比如硅谷的药企,就怕印度的仿制药供应链出问题。 还有数据说,如果印度断供某些商品,美国家庭一年的开支可能要涨3800美元。手中握有牌,心中自是安然无惧。清华大学研究员钱峰就说,莫迪访华,就是做给美国看的,告诉它“我还有别的选择”。 俄罗斯对这样的情况,显然是满心欢喜的。被西方制裁得够呛,现在印度这个大买家送上门来,自然要好好招待。俄印贸易额已经涨到了疫情前的6倍,高达687亿美元。俄罗斯输出的原油,有七成最终都流向了印度市场。 为了绑住印度这个朋友,俄罗斯也舍得下本钱。在莫斯科,俄副防长福明与印度大使举杯之际,表示要将“特权战略伙伴关系”进行升级。承诺转让RD - 191火箭发动机技术,同时加快S - 400防空系统的交付进程。 当然,俄罗斯有着自身的考量。它同意跟印度联合造“阿穆尔-1650”潜艇,本土化率能到七八成,但最关键的苏-57E战斗机核心代码,却一直拖着不给时间表。技术给一部分,留一手,才能一直拿捏住你。 这时候,中国的角色就变得很有意思了。印度这次访华,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想让中国放宽稀土出口。印度的稀土储量不少,有690万吨,但它的军工和电动车产业,八成的稀土命脉都卡在中国手里。 印度缺乏高端的稀土加工技术,即便开采出稀土也无法利用。而中国早就在全球布局,今年5月,中国稀土集团就收购了澳大利亚的公司、坦桑尼亚的矿山和英国的精炼厂,技术壁垒修得越来越高。 所以,即便印度与俄罗斯合作开采稀土,短期内亦无法解决问题,最终仍需寻求与中国合作。这无疑让整个事情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印度企图在几个大国间谋求平衡,然而其每一步皆如踩在钢丝之上,险象环生。 美国智库卡内基基金会已向印度发出警告:若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恐被逐出“印太经济框架”。印度既要顶住美国的压力,又要提防俄罗斯留一手,还得看中国的脸色,这条路并不好走。 说到底,这件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很朴素的道理。国家如同个人一般,皆妄图将命运掌控于己手。当压力被推至极限时,反弹便成为必然。印度这次的一系列操作,不管最终效果如何,都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此时代早已不再是会有某人得以号令天下的时代了。未来的世界,可能就是这样,大家一边合作,一边竞争,一边互相提防。莫迪月底的中国之行,以及普京年底的印度之行,将会产生何种结果?这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