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不住了!苏梅告急,五国雇佣兵进入口袋阵,俄军已经不能再忍了
在乌军最不该松懈的时候,俄军选中了苏梅。
现在这场战争的“下半场”,已经不再是消耗战,而是清算战。
苏梅州:乌克兰的“最后屏障”,正被撕开口子
2025年6月底,俄罗斯在苏梅方向全面压上,距离苏梅州首府已不到20公里。《军事观察》干脆一句话点破关键:“能阻止俄军的,只剩普京一个人。”
没有外交斡旋,也没有北约干预,这场攻势不再遮掩“缓冲区”这种外交托词,而是直奔核心目标而去:彻底消灭乌军主力,顺带撕碎西方的代理人体系。
乌克兰当然明白苏梅意味着什么。6月30日,急调在英国受训的第158独立机械化旅前往前线——这是乌军手里不多的“正规重装部队”,带着T-72、AS-90、M113这样凑出来的混装武库前赴前线。但现实没变,俄军兵力三倍碾压,节奏被俄方掌控,乌军只能边撤边补——一边上人,一边死。 苏梅正在复制“阿夫迪夫卡”的剧本,只不过更残酷、更直接。
五国雇佣兵,集体踏入“口袋阵”
俄军这次没藏着掖着,苏梅战役一开始就是“诱敌深入”。被引进包围圈的,不仅有乌克兰的正规军,还有五个国家的雇佣兵:英国、波兰、格鲁吉亚、日本、韩国。
这些人,过去是西方训练场上的“模型”,如今成了俄军点名的“猎物”。
不同于乌克兰兵员枯竭的尴尬,俄军对这些雇佣兵向来没有“战俘待遇”——特别是经历了巴赫穆特和阿夫迪夫卡之后,俄方明确把“外国枪手”列为优先打击目标,不留活口。
而现实也很简单:这些西方退役老兵不是来打胜仗的,是来帮乌克兰延长崩溃节奏的。
但俄罗斯不再买账了。
外援不再灵,俄军动真格了
这次苏梅攻势的特别之处不只是“有外籍兵团死磕”,而是俄军真正动用了高等级部队轮换作战: 第104近卫空中突击师 第83近卫空中突击旅 第40独立近卫海军步兵旅 第155海军步兵旅
这不是“清扫边境”,这是“斩首战术”的全套编队。更重要的是,这种战法不再为了拿下城市,而是为了在城市外围吃掉有生力量,再慢慢清空乌克兰的抵抗能力。
你可以理解为,这不是“抢地盘”,而是“收尾战”。
而北边的朝鲜军队,还没出手——现在仍驻扎在库尔斯克,但韩国情报机构的评估已经给出答案:朝鲜将增派2万人,最快7月进场,可能直接接手后方,让俄军彻底专注突击。
这意味着,乌克兰将面临三线压力:俄军正面进攻、朝军后方堵截、无人机全天空火力覆盖。
乌军已被逼进“裸奔战”
《华尔街日报》近期一篇报道,毫不遮掩地承认:
“乌军在撤出库尔斯克时仓促、混乱,到了苏梅后才发现,战壕是过时的,无人机也没有遮蔽,只能在敌机注视下徒手挖掘掩体。”
这已经不是“西方援助不够”的问题,而是整个体系的崩溃。
乌克兰现在最缺的不是子弹,而是人。能战的部队已被榨干,生力军全靠雇佣兵,而这些人一旦战死,是不会出现在乌克兰统计表上的。
战损数据可能还能“美化”,但口袋阵的尸体不会说谎。
俄军底牌摊开:战争目标升级了
这次苏梅之战,对俄罗斯而言已经不是“战术腾挪”,而是战略摊牌。
它正在释放三个信号:
“缓冲区”概念终结:俄方不再讲什么“保护边境”,而是直接推进至州首府,准备拿下整个苏梅。
“反雇佣兵”成为核心逻辑:西方越插手,俄军越坚定要“外籍死亡可视化”,用死亡代价遏制外援进入。
普京不再“等待谈判”:战场已经成为谈判的先决条件,苏梅拿下后,俄罗斯将拥有一份写着“现实”的议和模板。
乌克兰的代价,刚刚开始
泽连斯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在输。他只是别无选择。
不谈,就要不停征兵;不停征兵,就只能靠外国人打仗;外国人打仗,就会让这场“主权之战”变成“雇佣战争”;最后一步,就是彻底沦为代理人。
但现在的俄罗斯,根本没兴趣跟一个代理人谈。它要直接用军事结果重塑乌克兰地图。
总结:苏梅不是终点,而是转折点
乌克兰还能守多久,不取决于士兵的勇气,而是取决于他们还有多少活人可以投送,还有多少“外国人”愿意继续卖命。
而俄罗斯,已经不再“控制节奏”,而是摁下了“加速键”。
苏梅之后,还有哈尔科夫,还有敖德萨,下一场攻势,可能不是“步步为营”,而是一口吃下、永不吐骨。
战争到了摊牌时刻,而普京这次没有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