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左宗棠收复南疆,俘虏阿古柏残部数千人。左宗棠下令“降者亦杀”。消息传出,朝中震动,反对者甚多,左宗棠不为所动,说:“我不能用几十万百姓的命去赌他们悔不悔改。” 故事的序幕要从1865年拉开,这一年,中亚浩罕汗国的将领阿古柏率领一群亡命之徒入侵南疆。 阿古柏带着部队一路烧杀抢掠,先后占领了喀什噶尔、英吉沙、叶尔羌等重镇。 1867 年,阿古柏索性自立为王,建立了所谓的 “哲德沙尔汗国”(七城汗国)。 阿古柏在各地设立 “米尔扎”(总督)和 “阿奇木伯克”(行政长官),进行残暴的统治。 据英国探险家沙敖在《喀什噶尔访问记》中记载,阿古柏的军队每占领一座城池,都会进行三天的无差别屠杀,男性青壮年或被屠戮或被强征入伍,妇女儿童则被当作奴隶贩卖。 就在阿古柏在南疆肆虐的同时,清朝的朝堂上正进行着一场激烈辩论。 1874年,日本入侵台湾,引发海防危机。李鸿章等人主张放弃新疆,将西征军费用于建设海军。 这个言论立刻遭到了时任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强烈反对,这场 “海防” 与 “塞防” 的争论持续了数月之久。左宗棠据理力争,指出新疆是西北的屏障,一旦丢失,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 左宗棠主动请缨率军西征,最终,慈禧太后采纳了左宗棠的意见,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全权负责收复新疆事宜。 为了筹备西征,左宗棠做了周密的准备。他首先整顿军队,裁汰老弱病残,组建了一支六万人的精锐之师。 在装备上,左宗棠设立了西安机器局和兰州制造局,仿制西洋枪炮。 左宗棠提出 “缓进急战” 的策略,用两年时间筹集了四千万斤粮食,通过 “官运” 和 “商运” 结合的方式,沿着河西走廊建立了二十多个粮站,确保大军的后勤供应。 1876年4月,左宗棠率领大军从兰州出发,他让士兵抬着一口棺材随行,以示 “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决心。 这位年近古稀的老将,骑着战马走在队伍前列,目光坚定地望向西北方向的万里黄沙。 大军进入新疆后,左宗棠采取了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的战略方针,决定先收复北疆,再进军南疆。 8月,清军向古牧地发起进攻。阿古柏派亲信率军死守,清军将领刘锦棠采用 “声东击西” 之计,佯装从正面进攻,实则派精兵偷袭敌军后路,最终攻克古牧地,歼敌六千余人。 这是清军进入新疆后的首场大胜,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攻克古牧地后,清军乘胜追击,直逼乌鲁木齐。驻守乌鲁木齐的阿古柏军队听闻古牧地惨败,早已人心惶惶。 刘锦棠率军兵临城下,只用了不到一天时间就收复了这座北疆重镇。 随后,清军又相继收复了玛纳斯等城,到1876年底,北疆大部分地区已收复。 在收复的地区,左宗棠立即采取措施安抚百姓,发放粮食和种子,鼓励流亡民众返乡耕作。他还下令修复被战火毁坏的水利设施,推广耕作技术,让遭受战乱的北疆迅速恢复了生机。 1877年初,左宗棠指挥清军兵分三路,向南疆进军。阿古柏在达坂城、吐鲁番、托克逊三地布下重兵,构成所谓的 “三角防御体系”,妄图阻挡清军南下。 3月,刘锦棠率领主力进攻达坂城。清军使用开花炮轰击城墙,很快打开缺口,经过激战攻克达坂城。 随后,清军分兵进攻吐鲁番和托克逊,均取得胜利,阿古柏的 “三角防御体系” 彻底崩溃。 接连的失败让阿古柏众叛亲离。5月,在库尔勒的阿古柏突然暴毙,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被部下毒死,有的说是绝望自杀。 阿古柏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争夺继承权爆发内讧,整个 “哲德沙尔汗国” 陷入混乱。 左宗棠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命令清军乘胜南进。刘锦棠率领大军从托克逊出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戈壁地带,先后收复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等地。 清军所到之处,受到各族民众的热烈欢迎,许多百姓自发为清军带路、送粮。 10月,清军逼近喀什噶尔,这里是阿古柏集团的老巢,也是其残部最后的据点。驻守喀什噶尔的阿古柏残部负隅顽抗,但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很快溃不成军。 来不及逃走的数千残兵走投无路,只得向清军缴械投降。 面对投降的阿古柏残兵,清军将领们意见不一,大部分主张 “宽大为怀”,将俘虏遣散回籍。 消息传到左宗棠的大营,这位老帅陷入了沉思。 左宗棠深知,这些残兵大多是阿古柏的追随者,他们在南疆作恶多端,双手沾满了无辜民众的鲜血。在之前的作战中,阿古柏的部队多次上演 诈降”的把戏,往往在清军放松警惕后发动叛乱。 之前清军收复乌鲁木齐后,曾收编了一批投降的叛军,结果这些人趁清军南下之机再次叛乱,杀害了负责留守的清军将领,给清军造成了重大损失。 最终,左宗棠下达了 “降者亦杀” 的命令。消息传到北京,立刻引起轩然大波,御史们纷纷上奏弹劾左宗棠,指责他 “罔顾人命”“草菅降卒”。 面对朝野上下的质疑和指责,左宗棠泰然处之。 后来,在左宗棠的建议下,清廷决定在新疆建立行省,战功赫赫的刘锦棠成为首任巡抚。
1877年,左宗棠收复南疆,俘虏阿古柏残部数千人。左宗棠下令“降者亦杀”。消息传
国际大碗说
2025-08-11 20:44:12
0
阅读: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