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夜里,医院送来一位老大爷,主诉头晕、乏力。一查电解质,典型的脱水引起的低血压。问询得知,他因为担心起夜,晚饭后便滴水未进。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医生看来,最简单、最便宜的“药”,往往最容易被忽视。

秋风渐起,宜昌的天气也变得干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喝水”这件小事。它远不是“口渴就喝”那么简单,而是一项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日常养生术。
一、 观点:我们喝的不是水,是身体的“润滑剂”与“清道夫”在很多人眼里,喝水就是为了解渴。但在我看来,水在人体内扮演着更为关键的角色:
它是关节的“润滑剂”,防止我们行动时“干磨”;
是血液的“稀释剂”,能有效预防秋季因血液粘稠度增加而引发的循环问题;
更是身体的“清道夫”,通过新陈代谢,将体内多余的废物和毒素带走。
特别是在秋季,呼吸道黏膜干燥,抵抗力下降,足量饮水,就是为我们的呼吸道筑起第一道免疫防线。这不只是感觉,而是有生理学基础的。在我院近期的健康咨询中,因秋燥导致咽炎复发、便秘加重的患者明显增多,追问其生活习惯,大多都存在饮水不足或方式不当的问题。
二、 误区:走出三大饮水“雷区”,别再让身体“假性解渴”在门诊,我发现大家在喝水上存在几个普遍的认知误区:
“渴了才喝,是身体的精准信号”我的观点: 这是一个典型的“伪常识”。当你感到口渴时,身体已经失去了至少1%-2%的水分,处于轻度脱水状态了。这就像土地已经龟裂才想起浇水,为时已晚。尤其是老年人群,渴感神经退化,更需要主动、定时饮水。
“茶、咖啡、饮料都是水,一样喝”我的观点: 这或许是最大的误区。含糖饮料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越喝越渴;而咖啡和茶有利尿作用,可能造成水分“入不敷出”。宜昌长航医院东院营养科医生常建议,最健康、最无可替代的,永远是无糖无添加的白开水或淡茶水。
“每天八杯水,一杯不能少”我的观点: “八杯水”是一个形象概念,但并非金科玉律。一个整天在户外劳作的建筑工人,与一位在办公室久坐的白领,需水量截然不同。更科学的指标是观察自己的尿液颜色(保持淡黄色) 和排便情况(预防干燥)。
三、 方案:宜昌长航医院东院的“一日健康饮水时刻表”结合临床经验和中医子午流注学说,我为大家梳理了一份简单易行的饮水时刻表,希望能帮助您养成主动饮水的好习惯:
晨起一杯(7:00): 温白开,好比给沉睡的身体“开机”,稀释血液,唤醒肠道。
工作一盏(9:00-11:00): 上班后的一到两杯水,有助于稳定情绪,提高专注力。
饭后一口(13:00): 午餐后半小时,少量饮水,促进消化。
下午一壶(15:00-17:00): 这是膀胱经运行的时间,多喝水有助于排出代谢废物。
睡前一小杯(21:00): 提前补充夜间睡眠时将要消耗的水分,预防血液过粘。
结语:喝水,是最基础的健康投资
喝水,成本几乎为零,但其回报——健康的身体——却是无价的。它不需要昂贵的保健品,也不需要高深的技巧,需要的只是一份对自己的关怀和一份坚持。
作为您身边的健康守护者,宜昌长航医院东院始终关注着像“科学饮水”这样关乎您日常健康的细节。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能帮助每一位市民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筑牢健康的基石。
那么,看完这篇文章,您准备好为自己倒一杯温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