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又一深圳大卖暴雷:
49万件产品被召回、全平台下架
这可能是2025最惨的电商生意。
谁能想到,曾经靠29元充电宝横扫大学城的罗马仕,如今却不得不在全平台下架自己的核心产品。
罗马仕的麻烦,是从学生宿舍和日本民宿的“火”开始的。
今年 6 月 13 日,有北京高校学生发帖称,接到学校提醒,“罗马仕牌20000毫安的充电宝在充电时,相较其他品牌更容易发生爆炸现象”,这一消息迅速在社交媒体上裂变,引起各方关注。
紧接着,一位游客在日本用罗马仕充电宝时,机器突然爆炸引发火灾,把民宿地板烧出窟窿,最后赔了8000块才了事。
这两把火彻底点燃了舆论。深圳市监局一查,果然发现问题。
6月16日,罗马仕官方发布召回公告,召回2023年6月5日至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部分罗马仕移动电源,涉及三个型号,共计491745台。

召回原因是部分电芯原材料问题,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此外,罗马仕充电宝的 3C 认证几乎被全行业取消,涉及型号批次达295款。
现在去天猫搜罗马仕充电宝,页面会显示 "没找到符合条件的商品",京东、抖音旗舰店也是如此。

连海外的亚马逊美国站也扛不住了,不少产品标着 "Currently unavailable",想买都买不着。

曾经靠充电宝撑起一片天的品牌,如今连核心产品都没法卖了。
02
停摆的不只充电宝,还有真金白银
罗马仕的充电宝业务,怕是真的按下暂停键了。
内部员工透露,整个团队都在忙着处理召回。据悉,充电宝业务一停,罗马仕每月损失至少1-2个亿。
要知道,移动电源可是罗马仕的命根子 —— 从 2012 年砍掉笔记本电池代工业务,全力押注充电宝赛道,到2013年双11单日狂卖2000万登顶,再到后来年出货量超5000万台,罗马仕一跃成为3C头部大卖。
现在不光是卖不了货,连出海的船都快“翻”了。
2014年起,罗马仕就开始布局海外,到2018年海外营收突破1亿,2022年海外营收占比已经达到 40%,覆盖进入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现在,国外对电子产品安全查得比国内还严,欧盟有CE认证,美国有FCC标准,这次召回事件一旦被盯上,怕是要面临更狠的处罚。
陷入困境的不只有罗马仕一家。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数据显示,安克、小米、倍思等品牌也有大批型号被取消3C认证,光安克就有27款产品上榜。

有卖家吐槽:"现在仓库里堆着几百箱货,没了3C认证,卖出去就是违法,只能当废品处理。"
同样是“充电宝龙头”的安克创新,这次,在国内外市场合计召回约187万件产品,损失高达2亿元。(详情:下架、召回、退款...跨境大卖集体被查,中小卖家的机会来了)
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安克创新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88亿元,存货激增至40亿元以上,资金压力显著,召回事件对其未来财报的潜在影响难以估计。

另一边,绿联充电宝的3C认证证书,也被大规模标注为 “暂停”,产品面临停售风险,对销售额的影响尚未可知。
整个充电宝行业,仿佛一夜之间掉进了冰窟窿。
03
低价狂奔的时代,该踩踩刹车了
罗马仕的暴雷,其实早有伏笔。
早期,罗马仕靠29元的“迷你充电宝”横扫学生市场,把性价比玩到极致。这种模式确实能快速占领市场,但也埋下了隐患:为了压低成本,供应链很可能出现漏洞。
整个3C行业都在面临类似的问题。一方面,消费者盯着价格,平台逼着降价,企业只能在成本上做文章。
另一方面,安全标准却在不断提高。比如,民航局新规要求,从6月28日起,禁止携带无3C标识、被召回的充电宝上飞机。
一松一紧之间,那些靠 "低价换市场" 的玩家,迟早要栽跟头。
真锂研究院数据显示,一枚安全可靠的优质电芯成本在40元以上,对于充电宝企业来说,电路板、外壳、封装等都是成本,一个充电宝的基础物料清单成本通常在60元上方,加上研发、营销、物流、渠道费用等,充电宝的售价理应更高。
但是,在某主流电商平台上,一款 “罗马仕20000mAh快充充电宝” 的价格仅为69元。
过度 “内卷” 和无序价格战,正在反噬行业。
除此之外,罗马仕的危机暴露了中国出海品牌的通病:过度依赖单一品类。
罗马仕做了十几年,核心还是充电宝,不像安克已经拓展到耳机、智能家居等领域。一旦主打产品出问题,整个公司都跟着摇晃。一条腿走路,走得再快,绊一下就容易骨折。
欲速则不达。罗马仕过去凭借低价策略在市场上飞速狂奔,看似抢占了大量份额,实则根基不稳。
如今这场危机,给所有电商企业敲响了警钟:在追求销量和效率的时候,先想想“安全”这根弦够不够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