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一段历史,一个小故事。

文/枫见月
01.
西晋自“八王之乱”起,内部开始分裂,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趁机进犯中原,史称“五胡乱华”。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后,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称晋王,得王敦、王导兄弟拥护,迁往建康,史称“衣冠南渡”。
随后,司马睿称帝,东晋始建。
但朝政为王家兄弟把持,人称“王与马,公天下”。
北方此时更乱,先后出现了前凉、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等政权,也就是后人所谓的“十六国”时期。
王敦有野心,一度想要废帝自立,幸好有王导制衡,东晋国祚才得以绵延。
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马曜亲政,谢安为宰相。
同一年,前秦苻坚在王猛的辅佐下,一统北方,时有“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之说。
谢安,出高门望族,与王导齐名,同居乌衣巷,因此后世刘禹锡有诗: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公元378年,苻坚派十七万大军围攻襄阳,次年城破,随后建康告急。
谢安命侄子谢玄率五万北府兵迎战,四战四捷,谢家更是得势。
公元383年,苻坚卷土重来,亲率百万大军南下,志在吞并东晋。
朝野震惊,独谢安神色自若,再命谢玄等将领兵八万前去御敌。
三个月后,双方战于淝水,最终以晋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即“淝水之战”。
不久后,谢安因功高遭妒,不得不交权自保,随后东晋江河日下。
后相国刘裕总揽朝政,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封宋公,受九锡,以十郡建“宋国”。
公元419年,刘裕缢杀晋安帝司马德宗,立其弟琅邪王司马德文,是为恭帝。一年后,刘裕代晋称帝,改国号为“宋”。
东晋至此灭亡,享国一百零三年。
随着东晋的故去,南北朝拉开序幕,自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历史把这一时期统称为“魏晋南北朝”。
期间最纷乱的时期,称之为“五胡十六国”,或“东晋十六国”。
“南北朝”同样是天下割据,南朝以宋、齐、梁、陈四朝为主,北朝则承自十六国,首个政权北魏于公元439年统一北方,后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再由北齐、北周代之。
这一混乱时期,前后持续了近一百七十年,直至隋文帝杨坚一统中原。

02.
谢玄有子谢瑍(huàn),娶王羲之外孙女,生子谢灵运,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有个姑姑,叫谢道韫,是东晋著名才女,有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谢灵运可谓得天独厚,自幼便显现了过人的文学天赋。
谢玄常说:我生了谢瑍,谢瑍却怎么生出灵运的呢!
意思就是说,谢瑍不够聪明,生的儿子却极为慧颖。
幼年时,谢灵运便习古文经史,至十五岁,文章已经大成,江东无人能及。
成年后,谢灵运袭祖父爵位,封康乐公。按制,应入朝为官,却被婉辞,随后游山历水,写出了很多山水诗。如是《登庐山绝顶望诸峤》: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公元405年,谢灵运被大将军刘毅辟为记室参军。
公元413年,刘毅起兵反刘裕,被杀,刘裕擢谢灵运为太尉参军,后入朝担任秘书丞,又因性格狂放被罢。
公元416年,刘裕伐后秦,以谢灵运为咨议参军,后转中书侍郎,再担任世子的中军咨议、黄门侍郎。

三年后,刘裕建“宋”,迁谢灵运为黄门侍郎,升相国从事中郎。后谢灵运因擅自杀死门生,被免去官职。
公元420年,刘裕称帝,晋亡,谢灵运降公爵为侯爵。谢灵运内心忿忿不平。
公元422年,刘裕计划伐北魏,尚未出师,便因病离世,太子刘义符即位,为宋少帝。因少帝年幼,大权尽在朝臣手中,谢灵运对此多有龃龉,故而被司徒徐羡之放为永嘉太守。
永嘉郡即如今的扬州,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对于谢灵运而言,这里乃是天堂,故而荒于政务,肆意游乐。他的堂弟谢晦、谢曜、谢弘微都曾写信劝他,可谢灵运依旧我行我素。
一年后,谢灵运称病罢官,归始宁建别业。
此间,谢灵运多与隐士交往,吟诗对酒,林泉放歌,亦有终老于此之念。他的诗名,由此大盛,京师之地,无论老少纷纷抄阅。

03.
公元424年,少帝刘义符被徐羡之、檀道济等人杀害,改立刘裕三子刘义隆,即宋文帝。
两年后,宋文帝诛杀权臣徐羡之,谢灵运的堂弟谢晦也在此时被杀。
不久,朝廷召谢灵运为秘书监,谢灵运连拒两次后才赴任。
因时局动荡,晋朝从开国到灭亡,竟没有一部完整的史书,故宋文帝命谢灵运编修《晋书》。谢灵运大致拟了纲目,最终没能完成。
此间,谢灵运得赏识,升侍中,文帝经常召他入内,赏赐也十分优厚,并称赞他的诗和书法为“二宝”。
然谢灵运并不满足于此,他想进入权力中枢,故称病不朝,修池建阁,养花栽竹。此间有诗《悲哉行》:
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差池燕始飞,夭袅桃始荣。
灼灼桃悦色,飞飞燕弄声。
檐上云结阴,涧下风吹清。
公元428年,见谢灵运不务政事,宋文帝放其归会稽。
回到会稽后,谢灵运继续纵酒寻欢,宴饮雅集,遂被御史中丞傅隆弹劾,罢免所有官职。
因祖上显达,家境殷实,去官后,谢灵运不但没有收敛,反而大兴土木,使用劳役众多。他曾派人至临海一路伐木开道,临海太守王琇误以为山贼来袭,甚为惊恐。
在作死的道路上,谢灵运越走越远。

04.
会稽太守孟顗虔诚礼佛,却遭谢灵运耻笑,言:凡成佛得道之人,必有灵气,你升天一定在我之前,成佛一定在我之后。
不久,谢灵运上表亲求将会稽城东回踵湖改为稻田,得恩准,令各州郡执行。孟顗认为,回踵湖距城郭太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改为稻田不能物尽其用,因而坚决不执行朝廷诏令。
谢灵运见此事未能成行,又要求将始宁县岯崲湖改成稻田,再次遭到孟顗抵制,于是两人彻底结仇。
未几,孟顗弹劾谢灵运惊扰百姓,拥兵自防。
谢灵运上疏自辩,文帝也知道谢灵运无反心,但并不想让他继续留在会稽故,命其出任临川内史,俸禄增加到两千石,算是优待。
可谢灵运到任后继续放浪形骸,再被弹劾。司徒派从事郑望生逮捕谢灵运,谢灵运反而捉住郑望生,起兵叛逃,作反诗《临川被收》: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没过多少时日,谢灵运便被缉捕归案,廷尉奏其谋反,当斩首示众。
文帝爱才,仅仅罢了他的官,彭城王刘义康却坚持处死谢灵运,文帝下诏说:念其祖父有功,当谅,充军广州。
公元433年,秦郡府将宗齐受途径桃墟村,见几人聚在一起议论纷纷,疑其不是好人,便将此事告知郡县长官。
郡里派兵随宗齐受前去抓捕,将几人入狱审查,其中有一个叫赵钦的会稽人,在供述时说:本村人薛道双曾与谢灵运共事,去年九月初,谢灵运用钱财收买村民,购买武器,让薛道双结交勇士,以便营救谢灵运。
文帝见到奏疏后,下令将谢灵运正法,这一年谢灵运四十九岁,走完了自己富贵又荒诞的一生。

临刑前,谢灵运作有《临终诗》:
龚胜无馀生,季业有终尽。
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
凄凄后霜柏,纳纳冲风菌。
邂逅竟几时,修短非所悯。
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下泯。
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已忍。
唯愿乘来生,怨亲同心朕。
诗文大意可解为:
西汉隐士龚胜不愿仕新莽,绝食而终,随后新莽霸业也走到了尽头。嵇康因坚守正义而遭迫害,霍去病的命运同样如此;
他们既像参天柏树,又似林中菌菇,高义为人所敬,结局却如草芥飘零;
我知道,想做这样的人,早晚也会有这样一天,可人生本就短暂,倒也不必为此伤悲。我只是有些遗憾,未能如隐士一般安度余生;
在我看透一切之前,这种痛苦已经深埋心底,惟愿来生,无论亲人还是仇人,皆能与我同心,理解我的所作所为。
从诗中就能看出,谢灵运自视甚高,极有傲气,但在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时,也开始反思自省,终于悟透一生短长。
只不过,为时已晚。
似乎人总是这样,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等到没有回转,方才醒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