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一位小学老师朋友聊天,她感叹说现在的课堂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AI来了。她告诉我,班上学生正在用AI自适应学伴系统,这在过去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可能有些家长会觉得,AI教育不就是多了一门电脑课吗?还真不是。根据教育部的规划,AI教育已经从中小学的兴趣课变成了必修课。这意味着我们的孩子不仅要会用AI,更要学会用AI思维去解决问题。

图为新津实验高中学生使用ai学伴系统
想想看以往的作文批改往往需要好几天。等学生拿到老师的评语时,可能忘记自己写了些什么。但现在有AI评分系统能实时分析作文。从用词是否准确到逻辑是否顺畅,AI都能给出具体的建议。就像是家长给孩子请了个全天在线的教练,随时帮助他提高写作水平。
如今不少学校已经开设了人工智能通识课。低年级的孩子体验基础的AI,而高年级的孩子则会开始学习简单的AI模型。这种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避免了低年级只是图个新鲜,高年级反而跟不上进度的情况出现。

图为新津实验高中学生使用ai学伴系统
最让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学习不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真正开始用AI去解决问题了。这种从为考而学到为用而学的转变,正是AI教育最大的意义。比如有学校正在使用的清大智学AI自适应学伴系统,该系统的特色在于智能导教导学以及个性化査漏补缺。它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匹配合适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还帮助他们从“学知识”迈向“会学习”,真正做到“学会学习”。

然而AI教育在走进课堂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因此有专家建议组建AI教育联盟,共享课程资源和教学经验,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AI学习。
未来的课堂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得到成长。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了升学。毕竟,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