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体育收藏家北京祥体育博物馆馆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理事长、体育博览杂志理事会文化与传播专委会主任
近日,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公然发表涉台露骨挑衅言论,悍然将台湾问题与日本新安保法中的“存亡危机事态”挂钩,暗示可能武力介入台海问题。历史法理不容篡改,现实局面更不容挑衅。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基于历史、法律、文化和国际关系准则的事实。

“誓雪国耻”湖南辰溪县第三届联合运动大会奖品铜墨(李祥收藏)
体育,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它承载着民族记忆,更凝聚着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当国家处于救亡图存的关键时刻,体育先驱们秉持着“强国必先强身”的信念,以体育为武器,唤醒民族精神,凝聚抗争力量。

湖南第十三届全省运动会墨盒刻有“体育救国”(李祥收藏)
从体育收藏的角度来看,体育承载着民族记忆,更凝聚着家国情怀。中国近代体育史就像一部民族觉醒史、抗争史。体育文物能“以物证史”,铁证如山地记录日本侵华罪行与中国人民抗争史,体育文物能“以物叙史”,通过救国体育组织的文献、体育界抗日救亡的实物,讲述体育界体育救国的壮怀激烈,体育文物更能“以物铭史”,让后人铭记体育先贤“为国争光、团结抗争”的初心。

民国时期中国篮球队为祖国伤兵难民义演募捐合影照片(李祥收藏)

1937年元旦台儿庄篮球大赛之官兵合影照片(李祥收藏)
在抗战期间,许多运动员挺身而出,跨越国界,在国内外举办义赛。他们通过体育赛事的形式进行募捐,将每一场比赛都转化为支援抗战、拯救国家的实际行动。这些义赛不仅凝聚了社会各界的爱心与支持,还为前线战士送去了宝贵的物资和精神鼓舞。更令人动容的是,许多运动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参与体育活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体育救国”的深刻内涵,证明了在国家和民族的大义面前,个人生死皆为微不足道。

自强不息·抗日救国纪念章(李祥收藏)
这枚纪念章正是在全民抗战背景下的民族呼唤与呐喊,其中“抗日救国,自强不息”直指主题,它既是对抗战英烈的崇高致敬,也是对伟大抗战精神的传承。这枚徽章刻有骷髅头图案,在抗战纪念语境中,它象征着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下牺牲的无数军民、惨案中的死难者,以及战争所带来的巨大苦难与破坏,它提醒后人永远不能忘记中华民族曾遭受的深重灾难与屈辱历史,警示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民国时期德化县第二届国民兵运动会四百公尺接力瓷茶杯刻有“体育救国”(李祥收藏)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收藏了众多与“体育救国”相关的体育藏品,如刻有“强国强种”、“体育救国”、“健身救国”、“自强不息”、“抵御外侮”等字样的奖牌、奖杯、墨盒等,它们生动地讲述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体育救国理念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这些展品不仅见证了当时人们将体育作为振兴国家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锻炼强健体魄、增强意志,进而抵抗外侮、拯救国家的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也反映了他们在艰难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不懈努力。

国术救国证章(李祥收藏)
章体正面中心是以红色为底,上有“刀”“枪”组成的图案,有“国术救国”四个圆形篆书字体。在近代国术救国思潮中,国术人士不仅精通武艺,更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爱国情怀,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兴亡紧密相连。其中不乏投身革命、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先驱。他们利用武术特长,冲锋陷阵,成为革命队伍中的尖兵;在后方,则通过教授武术,培养民众的尚武精神和自卫能力,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余司令程万杯篮球冠军奖杯刻有“强身建国”字样(李祥收藏)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人在与日军对战时面临极大挑战,平均7至8名中国军人才可击败一名日本侵略者。除了武器装备的落后,军队整体的作战水平和身体素质也存在差距。为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一些军官以个人之力慷慨解囊,赞助体育赛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体育救国”理念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体育训练和比赛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集合、跑步、跳马、双杠、单杠、爬高、过天桥、拳术、刺杀、射击等。通过这些严格的体育训练,士兵们不仅大幅提升了身体素质,也磨练了坚韧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1934年10月29日《国闻周报》刊有:华北运动会记(李祥收藏)
在众多令人动容的历史瞬间中,有两个场景让人难以忘怀。1934年第十八届华北运动会上,南开学校的近400名师生,以黑白两色的旗语,巧妙地组成了“还我河山”和“勿忘失地”的醒目标语。那一刻,赛场成为了他们表达爱国情怀的舞台,那飘扬的旗帜、坚定的眼神,无不彰显着中华儿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193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纪念章(苏武牧羊)
该纪念章正面以浅浮雕刻画“苏武牧羊”场景,苏武持节而立,身旁牛羊成伴,背景点缀飞鸟、枯树,构图简洁却富有叙事性,生动再现了汉代苏武坚守气节的经典形象。1933年,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深重之际(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局势紧张)。第五届全国运动大会的举办,旨在通过体育强健国民体魄、凝聚民族精神。纪念章选用“苏武牧羊”题材,既弘扬了民族气节,也呼应了体育竞技中“坚持抗战、永不言弃”的精神。
193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东北沦陷区的运动员们身着孝服入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响彻全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全世界宣告着对侵略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尊严的坚守。这些场景,不仅仅是体育赛事中的瞬间,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

毛泽东在延安体育节上的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报纸(李祥收藏)
一幅来自老报纸的题词,背后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体育强健民族体魄、鼓舞抗战斗志的深远考量。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于1942年延安体育节之际题写了“锻炼体魄,好打日本”的题词。这幅题词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体育与军事相结合、全民强身以救国的战略思想。

1937年河北省第十七区行政督察区第一届联合运动会奖品墨盒 刻有“健身强国”(李祥收藏)
如今,北京祥体育博物馆举办“以物记史、以物证史、以物铭史”的抗日救国体育珍藏品展览。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展览,是一次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诠释,一次对日本首相挑衅行径的有力回应。我们以体育文物为媒介,展现体育与民族存亡的血肉联系,呼吁各界以史为鉴,共同维护历史尊严。

民国时期河间县抗日国术会分会纪念章(李祥收藏)
北京祥体育博物馆目前馆藏了上千件关于“体育救国”和“红色体育”等相关藏品。我们诚邀相关组织机构、高校、社团等合作,共同举办展览、筹建博物馆等项目。希望通过合作,进一步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