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政论文原创文章,根据政论文2026年国考直播课第26节课“申论的大作文”的相关内容整理而成。
2025年国考申论副省级卷第五题:事物的劣势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优势,这种转化往往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请你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打通劣势转化为优势的“任督二脉”
翻开改革开放40年多年波澜壮阔的巨幅画卷,当年一穷二白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变成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历史实践充分证明,要牢牢把握时代发展所创造的特定条件,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要善于运用科技力量。新时代,中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成为把劣势转化成优势的有力武器,以前一些办不成的事,现在成为现实。黄河因自然和物理条件复杂治理难,现在通过科技手段综合治理,实现生态系统稳定,沿黄群众还能充分利用黄河资源,反而成为优势。正是由于正确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利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特定条件,运用科技让黄河为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新的发展阶段,各类科技元素生生不息,信息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科技活水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各级政府要善于把握这个特定的历史机遇,统筹把握以前和当前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问题,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科技实践,打造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智能化平台,“一次性”解决问题,将科技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要循序渐进,不能急功近利。循序渐进是事物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徐庄面对脏乱差的“城中村”,没有急功近利,而是借助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势,将其慢慢打造成可供人们诗意栖居的心灵家园,获得成功。为什么徐庄能把“城中村”的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就是能够立足自身自然条件优势这个特定条件,发挥循序渐进的主观能动性,统一规划、综合协调、精细化运作实施,为各级政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参考。当前,各级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有时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科学,想一步到位,快速“兑现真金白银”,不仅劣势转没有化成优势,反而使问题更加恶化。因此,各级政府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循序渐进开展工作,做好统筹规划,才能使劣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

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政府要提供政策保障。政府承担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需要通过制定好的政策,聚合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劣势转化为优势。青溪县面对自身是小县城的不利情况,积极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政策,通过政策吸引、培养和支持本县数据标注企业发展,推动形成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正是因为青溪县抓住了国家政策支持的特定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落实政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转型的突破口,把握住了时代给予的机遇,才使小县城的劣势转为产业集中发展的优势。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产业链齐全且地大物博,各地都有值得开发的优势产业。各级政府要抢抓机遇,因地制宜,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政策引导,帮助产业连片协作,抱团取暖,形成竞争优势。
改革开放留下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今天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劣势转化为优势的生动实践,也必将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