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巴铁弃中抱美?65家美企抢港口,巴民众狂喜!但合作背后全是算计

2025年10月,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在华盛顿受到罕见高规格接待,特朗普一个月内两次与其会面,随后巴方向美方递上共建

2025年10月,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在华盛顿受到罕见高规格接待,特朗普一个月内两次与其会面,随后巴方向美方递上共建帕斯尼港的提议,超过65家美国企业顺势宣布参与卡拉奇港、卡西姆港升级,港口股票在伊斯兰堡交易所集体涨停,当地媒体以“终于等到西方”为题轮番欢呼,似乎一场西方资本盛宴已拉开帷幕,但喧嚣背后,谈判桌两侧摆放的并非鲜花,而是各怀心思的算盘。

伊斯兰堡的急切源于财政窟窿与地缘焦虑的双重挤压,2025财年巴外汇储备仅剩190亿美元,却要在明年偿还约120亿美元外债,传统伙伴中国因项目收益和社区矛盾放缓投资节奏,瓜达尔港周边六成受访居民对中方开发模式表达不满,认为就业与民生红利被“外包”,俾路支省安全事件更令北京谨慎评估追加资金的可行性,在此语境下,美方资本被视作及时雨,巴政府希望借美资盘活港口资产、撬动矿产出口,为西部价值数万亿美元的稀土与金属矿藏找到出海口,同时向北京展示“选择性多元外交”的筹码,以此平衡对中国的单向依赖。

华盛顿的热情则带有清晰的战略计时器,帕斯尼港选址距伊朗边界160公里、距中国运营的瓜达尔港113公里,几乎卡在霍尔木兹—中亚能源走廊的咽喉地带,美国退役将领在智库简报中直言,“谁控制这段海岸,谁就拥有对中巴经济走廊的侧翼观察哨”,特朗普政府虽口头上称“商业合作”,但国务院内部文件把帕斯尼定义为“潜在前沿物资集散点”,可与阿曼、迪戈加西亚形成三角支撑,一旦海湾有事,美海军能最快将装备送上南亚大陆;更关键的是,白宫希望用港口+矿产套餐换取伊斯兰堡在加沙维和、阿富汗基地及关键矿物供应链中的配合,让巴方承担“穆斯林世界排头兵”的角色,而美方无需直接出兵,只通过资本与合同就把战略支点前移。

企业层面的踊跃同样经过冷峻计算,贝莱德收购卡西姆港运营股权后,马上引入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提供政治风险保险,把潜在安全成本转嫁给政府担保;马士基子公司APMT承诺两年投入20亿美元,但合同写明巴方需配套免税土地与港口安保,若安全指数跌破约定阈值,投资可转为债务追索,这意味着风险被锁定在巴国库一边,美方资本享有“能进能退”的期权;而达飞集团将一艘法国建造的9300标箱船临时改挂美国旗,表面上是商业调度,实则满足“美国旗船舶优先承运政府物资”的联邦条款,为日后承运美军外包物流预留资质,看似热闹的港口升级,实质把巴海岸线嵌入了美国全球航运与军事物流链。

巴基斯坦民间的狂欢情绪因此显得颇为矛盾,旁遮普与卡拉奇股市的投资者乐于看到美元流入,俾路支当地人却担心重演瓜达尔剧本——港口围栏外的渔村依旧缺水缺电,资源收益被国防、财政两大中央部门与外资分成,地方只能充当“看客”,民族主义政党已扬言若就业协议不落地就“阻断运输线”;更棘手的是,巴国内反恐形势并未根本好转,2025年前九个月奎达与瓜达尔共发生七起针对外籍工程的爆炸袭击,若美企大规模进驻,西方人员安全压力将指数级上升,届时巴军方不得不抽调本已紧张的边防力量回防港口,反而可能让内陆暴恐缝隙更大,形成“越引资越需维稳”的悖论。

北京方面则保持克制但警惕的姿态,中国驻巴大使在10月初的记者会上强调“中巴经济走廊是地区开放合作平台,不排斥第三方”,可私下中方企业放缓了对帕斯尼邻近铁路的勘察,并重新评估对巴授信额度,显示出“不阻拦但留后手”的姿态;对伊斯兰堡而言,若因美资介入而失去中国低成本融资,未来偿债高峰将更依赖商业利率的美元贷款,一旦大宗商品价格回调,财政可能被高息债务二次反噬,届时“东西平衡”就会沦为“两头透支”。

历史经验亦在提醒巴基斯坦:冷战时期美国两次因自身战略收缩抛弃巴方,1989年苏阿战争结束后华盛顿立即启动“普雷斯勒修正案”冻结军援,2011年本·拉登行动后美方又中断“同盟补偿款”,留下大量未兑现的军售订单;今天特朗普在竞选演讲中把“结束海外支出”喊得山响,国会更对任何新兴援助项目设置苛刻审计条款,一旦白宫易主或预算吃紧,港口与矿产合作很可能因一纸立法停顿,届时已投入的土地、人力和配套债务只能由伊斯兰堡独自消化。

因此,当前这波美巴港口热更像一场期限错配的联姻:巴方需要短期流动性,美方谋求长期战略支点;巴政府想复制中国经验快速脱贫,美企只想锁定规则、带走利润;民众期待就业与现代化,现实却是安保、环保与社会分配成本被留在本地,当港口奠基的彩旗落下,谁能在下一轮政治周期里继续为这场盛宴买单,答案并不掌握在欢呼的人群手中,而是写在尚未公布的合同附件与保险条款里,若伊斯兰堡不能在谈判桌上为地方民生、财政可持续性和地区安全留下足够的安全阀,那么今天高喊“西方来了”的头条,就可能成为明天“西方走了”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