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现在情人节,男生集体不送玫瑰了......

我在朋友圈刷到一张扎心的截图:一个月薪 3 万的程序员晒出拼多多 9.9 元定制的 "最佳女友" 奖状,配文 "以前送

我在朋友圈刷到一张扎心的截图:一个月薪 3 万的程序员晒出拼多多 9.9 元定制的 "最佳女友" 奖状,配文 "以前送 DR 钻戒吃半个月泡面,现在升级显卡至少能爽半年"。底下评论区炸开了锅,有人说 "这是爱情死亡通知书",更多人却在喊 "人间清醒"。打开外卖软件更魔幻,往年排长队的情侣餐厅空桌率超过 70%,花店老板提前关门跑路,连五星级酒店的天价套房都降价到三折还没人订。闺蜜吐槽说,她男友带她去吃沙县小吃,美其名曰 "回归爱情本质",结账时还认真地 AA 了两碗馄饨钱。这届年轻人的爱情,好像突然集体 "摆烂" 了。但真的是不爱了吗?民政部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结婚登记 353.9 万对,比去年还多了 10.9 万对。那些喊着 "爱不起" 的年轻人,其实正在悄悄改写爱情的规则。

上海青年婚育观报告里说,54.6% 的人恋爱心态是 "随缘不强求",但相信能勇敢去爱的仍有 41.1%。就像我那个程序员朋友,他会花三小时给女友修电脑,却拒绝为溢价玫瑰买单 —— 不是抠门,而是不想为消费主义的套路买单。这种转变背后藏着赤裸裸的现实压力。现在青年失业率突破 20%,95 后人均负债 12 万,一线城市约次会成本高达 800 元,相当于很多人月工资的 13%。当一顿烛光晚餐要吃掉半个月房租,谁还敢轻易跟风浪漫?虎扑上 67% 的男生觉得 "发红包等于交智商税",闲鱼上 "前任礼物" 成交量破纪录,甚至有人发现女友转卖项链后直接在线追债。曾经被吐槽的 "舔狗经济" 正在崩塌,男生们终于醒悟:显卡不会骂他直男审美,而 3000 元的口红可能转头就出现在二手市场。更有意思的是,女生们也在悄悄变化。携程数据显示,今年情人节 40% 的高星酒店订单由女性自掏腰包,豆瓣 "0 元约会攻略" 小组爆火,有人把超市试吃区变成 "米其林品鉴之旅",有人在公园长椅上看星星看到凌晨。我的同事小雅拒绝了男友的礼物,反而拉着他去上射箭课:"比起收到束会枯萎的玫瑰,我更想和他一起解锁新技能。"这种 "回形针情感" 特别能代表当下的状态 —— 像回形针一样在恋爱渴望和单身自由间反复摇摆。

Soul 的报告说超七成年轻人渴望恋爱,但 #低质量恋爱不如高质量单身# 的话题也有 165 万人参与。我们公司 98 年的实习生小周,一边在社交软件上积极 "灵魂匹配",一边又拒绝每周超过三次的约会:"我需要时间搞副业,爱情不能影响搞钱。"现在的爱情更像 "精准共生"。那个滨江城市的婚俗改革很有意思,新人在江边宣誓后离婚率真的下降了,还有法院让要离婚的夫妻一起煮粥,很多人煮着煮着就和好了。这让我想起朋友发明的 "情感账户":一起做饭存 5 分,陪对方看无聊电影存 10 分,攒够 100 分就能兑换一次旅行。比起情人节的突击消费,这种日常积累的情感积分反而更靠谱。信任成了新的奢侈品。调查说能做到 "手机随便看" 的夫妻,信任度评分显著更高。但现实是,我们连 "说废话不尴尬" 的能力都在退化。

我见过最戳心的约会是两个程序员,各自带着电脑在咖啡馆坐一下午,偶尔抬头相视一笑,敲代码的间隙递颗糖 —— 没有烛光晚餐,却有种莫名的安心。商家们肯定很头疼。玫瑰价格翻三倍没人买,珠宝品牌营销预算砍了 70%,连 KOL 都接不到情人节推广了。但对我们来说,这或许是好事。当爱情不再需要用红包厚度证明,当约会可以是 AA 制吃串串,当礼物回归 "实用主义",我们反而更敢爱了。寺庙里求姻缘的情侣多了 290%,平价安全套订单涨了 48%,这些数据比任何玫瑰都诚实。爱情从来不是奢侈品,只是被消费主义包装成了遥不可及的样子。就像那位网友说的:"商家越鼓吹 ' 爱她就要买买买 ',我越觉得是在 PUA 我。"傍晚路过滨江公园,看到那组 "婚姻树洞" 装置前围满了人。一对老夫妻在投信,老爷爷念叨着 "今天又为谁洗碗吵架了",老奶奶笑着拍他:"写上就要原谅哦。" 旁边年轻情侣在看别人的留言,男生突然说:"我们下次别为买不买吸尘器吵架了,一起存钱买扫地机器人怎么样?"爱情最动人的样子,或许就是这样吧。不用在情人节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在柴米油盐里找到平衡点;不用靠礼物 提高感情浓度,而是能安心计算未来的每一笔开销。当我们敢在爱情里说 "我没钱但有真心",敢坦然提出 "情绪价值要付费",反而离真爱更近了 —— 毕竟,愿意和你一起算清生活账单的人,才是真的想和你过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