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 李东阳
报道 I 李东阳朋友圈
不汽车,非巨头。
当智能汽车成为时下最喷涌的风口,如雷军、李彦宏等互联网大佬们纷纷扎进跨界造车的浪潮,渴望抓住这个向上攀升的渠道。
本质上来讲,之所以每个人都觊觎造车,看重的是其背后庞大的蓝海市场,以及新业务对旧业务的反哺与带动。
就连最近在外卖业务混得风生水起的刘强东,也终于对这块香饽饽动手了。
10月14日举办的京东11.11惊喜开放日活动上,京东汽车宣布联合广汽、宁德时代将推出一款汽车,官方将在10月底陆续开启内测版、大众版试驾活动,11月9日新车正式官宣发布。
还打上了响亮的“国民好车”标签,貌似要用性价比杀招给市场带来震撼,咱就是说“年轻人的第一辆车”终于要来了吗?
入局汽车对京东意义重大,如果说过往的京东迷失在了新商业浪潮中,如今的京东更像是漂泊的水手看到了风向标:
抓住了市场风向转变的信号,找到了归途的坐标。
谁也没想到,对车圈老玩家的降维打击,是京东给的。
正所谓造车还是不造车,这是一个问题。
当市场猜测刘强东是否要走上雷军的老路时,京东表示这款新车是三方联合推出,京东主要提供独家销售,不直接涉及制造环节,根据披露的定位和车辆配置,预估定价在10万元-12万元之间。
或许你会疑问三方牵手的意义何在,首先广汽负责造好,它手里有成熟的智能制造工厂和全域安全技术,不用从零建生产线、闯碰撞测试,直接解决合规量产这个最大难题。
要知道新势力从零开始,光是拿生产资质耗费的时间就不断,这一步省时省力。
宁德时代的前沿电池技术和换电生态,使得这辆车在新能源市场中拥有不俗的竞争力,不至于一经发布就无人问津。
京东不碰制造,为的是更好发挥自己的销售优势,靠着自身千万车主大数据,能够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找对消费者;上京东动动手指就能买车,省时又省力;而且新车一落地,就能接入京东养车的千家门店,保养、维修不用找4S店扯皮,这是传统车企都羡慕的服务网络。
这其实与车圈当下的风向一致,单一力量无法在市场中突围时,合纵连横是最好的选择。
这一点不光国产新能源在做,老牌汽车巨头丰田本田、BBA等车企都有各自的抱团取暖方式,毕竟合作是补齐短板的最快方式。
不过目前的车圈,早已卷成了麻花,这三兄弟联手该往哪个方向突围是个问题。
图源:京东
如今看来,性价比以及给予用户充分的选择权是终点,京东在会上表示:“此次联合,将围绕用户真实痛点展开研发与设计,重点聚焦外形时尚、性能安全、续航能力、价格亲民四大方面,力求实现最优平衡,推出一款大家能够买得起、能满足大家90%以上生活通勤需求的‘国民好车’。”
是不是觉得很眼熟,以上这些就是大多数友商的口号,尤其隔壁雷军把这个观点发挥到了极致,成功打穿了消费者。
京东摸着石头过河的确是个好方法,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力求第一枪要稳妥,我想友商们看完又不淡定了。
有网友调侃现在流行跨界造车,如追觅汽车、京东汽车,消费者最后的底线只能到老干妈造车,卫龙造车!
但京东搞汽车不是对小米、百度造车的跟风,而是刘强东十年棋局的收网。
故事的齿轮在2015年开始转动,李斌带着蔚来汽车的美好愿景找到了刘强东来融资,东哥听完热血沸腾直接拍板。
“最初的会议是李斌来我们家,跟我跟强东吃了顿饭。他花了15分钟讲了他对蔚来汽车的想法,我老公花了10秒说yes”,这是章泽天谈起的京东投资蔚来的整个过程。
接下来京东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入局车圈,2018 年上线整车交易平台,把汽车拉进电商货架;2021 年成立汽车事业部,从卖车往服务延伸;2022 年把 “京车会” 升级成 “京东养车”,现在全国已经有 1700 家直营门店、4 万家合作网点;到 2023 年汽车事业部独立运营,直接喊出要做车主“买配养用换”全生命周期服务。
今年5月则更狠,京东悄无声息的注册“Joyrobotaxi”,这一动作被业界普遍解读为京东正式布局自动驾驶出租车赛道的信号!
到了7月,京东汽车与比亚迪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京东汽车正式成为比亚迪售后领域的电商合作平台。
图源:京东养车直通车
京东的目标一直很明确,把汽车全渠道营销与售后服务体系搞成一个线上超大卖场,“我们不造车,我们只是车圈品牌的售后合作伙伴!”
咱们都知道,当下车圈方方面面均卷成了麻花,尤其在售前,车企CEO亲自示好、价格战敲开心动信号,车主和潜在车主被钓成了翘嘴。
不过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用户更在意的或许是售后服务,尤其在核心区域电池这一块,有效保养与维护是延长汽车寿命的一个关键点。
尤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的临界点后,未来的竞争将不仅是产品力的比拼,更是服务生态的较量,谁能通过技术整合、模式创新和用户运营构建“服务护城河”,谁就能在汽车产业的第三次革命中占据制高点。
从这个角度看,京东搞汽车是踩在新能源浪潮之上的。
有没有发现,最近一段时间的京东,频频挂在热搜上,在业务布局方面根本停不下来。
如刘强东化身外卖小哥整顿外卖行业,不仅成为全网焦点话题,还激起了美团和饿了么两个对手的忧患意识,现在“御三家”在外卖这一块打得不可开交。
刚刚过去的9月,京东、抖音、阿里三巨头进军酒旅市场,其中京东打出“0佣金”招牌,抖音祭出“扫码免佣”,阿里用高德地图布了个“扫街榜”。
御三家齐上阵,瞄准的是过往携程、美团、同程的天下。
京东的野心赤裸裸的显露,刘强东在内部会议上说过一句话:“酒店背后其实是供应链生意。”
还记得之前京东又牵手中国商超天花板胖东来,胖东来商贸集团联合京东物流集团打造的首个河南供应链产业基地,京东物流(许昌)供应链产业基地项目于今年6月全面投入运营。
彼时许昌市东城区许州公司董事长孔丽娟介绍,项目运营后,将依托胖东来8大种类100多个自有品牌系列产品,通过京东物流线上收发、转运一体式的智能物流仓储服务。
这样做的目的是满足和丰富全国各地消费者多渠道购物的需求,向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再加上如今在汽车领域的动作,京东的未来正在迸发出无限可能性,网友调侃:52岁的东哥如今才真正到了闯的时候!
其实这些看似多点开花的爽剧,实际上背后藏着京东面对未来的挣扎。
从2018-2022年,无疑是让京东刻骨铭心的几年,拼多多的顺风顺水与京东的迷失方向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导致当年京东用户规模与营收增速双双跌至个位数。
在这之后,京东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东哥火速重回一线,靠着进军外卖、酒旅以及汽车等行业,硬生生给京东划了条新路,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生态系统就是京东的终极目标。
但奔赴汽车领域,究竟是如小米汽车一般扶摇直上,还是如百度般有野心没结果,一切还得等待时间验证。